第一卷 胡地西风卷苍狼 第一章 黄粱梦里付兴亡(一)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一卷 胡地西风卷苍狼 第一章 黄粱梦里付兴亡(一) (第1/3页)

    公元960年春,忽传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后周殿前督检点赵匡胤临危受命,率军北上御敌。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属下赵普、赵匡义等人突然取出一件龙袍,拥立赵匡胤为帝,赵匡胤几番拒绝,后在士兵的喧沸下,“无奈”接受众人拥立,黄袍加身,史称“陈桥兵变”。

    赵匡胤拥兵自立的消息,很快传回京都汴梁,后周皇室大臣皆一片哗然。

    正月中旬,又有宫中小太监为争夺“从龙”之功,于后周幼帝柴宗训食物中下毒,致使年仅六岁的周恭帝柴宗训昏迷不醒。太后小符氏勃然大怒,诛小太监九族,然叛军拥兵于外,小皇帝又不省人事,朝中大臣群龙无首,纷感大势已去,生出二心者不计其数。

    周恭帝昏迷两日之后,禁军首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再度反叛,二人宣布拥护赵匡胤为帝,率军斩杀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等人,占据汴梁城北门,京都汴梁由此门户大开,彻底失去抵抗赵匡胤的能力。

    而就在此时,位于汴梁城内中轴线上的后周皇宫中。

    “太后,太后,大事不好了!”

    一道纤瘦的身影跌跌撞撞从远处奔来,一路大喊大叫闯进了福宁宫中。

    “站住!”宫门外/阴影下突然响起一声厉喝,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太监沉着脸走了出来。

    “后宫之中,大喊大叫,成何体统?”那太监脸色不善的呵斥着眼前的纤瘦人影。

    纤瘦人影原是一个小太监,见到这须发皆白的老太监,他当即吓得跪倒在地,颤颤巍巍地喊到:“何内侍,大事不好了,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叛乱,占领京城北门宣布拥护赵匡胤为帝,如今北门已经城门大开,无数百姓恐受战乱所害,正争先恐后的从北门逃离,汴梁城……汴梁城已经彻底乱了!”

    “什么?”

    被称为“何内侍”的老太监听到这番话,顿时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忍不住脚底下差点儿打了个趔趄。

    后周的宦官制度基本上承袭了唐朝,宫中的太监并不称为“公公”,而是以“內侍”相称。

    唐朝设立了內侍监,下辖又有掖庭、宫闱、奚官、内仆等局,初时太监的权力并不大,所管辖范围无非禁宫之内,但自玄宗以后,武将受到朝廷猜忌,宦官开始逐渐掌控大权,平定安史之乱以来,宦官甚至可担任枢密使,替皇帝裁决政务,还能出任兵部尚书、观军容使、统领神策军,充当节度使等职务,其势力飞速膨胀。

    伴随着势力的增长,野心也开始逐渐滋生,于是自肃宗以后,唐末后期十三任皇帝,无不为宦官所立。

    于是后周建立之后,周世宗柴荣有感于宦官弄权,尾大不掉,对唐末的宦官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将宦官外放任职的权力取消,又设立内内侍省,分别称前后省,将更亲近之人置于后省,用于统管全局,大大的限制了宦官的权力。

    而此时的太监,无论官职大小,皆以“內侍”相称。

    所以别看眼前这位老太监长得不起眼,称呼也没什么特别,但这并不代表着他没有地位,相反,他正是如今“内内侍省”的统领太监,乃是整个宫中权力最大的內侍首领。

    不过眼前这位內侍首领,显然心情不太好。

    他挥手屏退了报信的那个小太监,面上一片戚容,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裳,缓步上前敲响了宫门。

    “进来。”门内传来一个有气无力的声音。

    何内侍轻手轻脚推开宫门,弓着身子缓缓走了进去。

    “娘娘……”

    室内的光线非常昏暗,那是因为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