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胡地西风卷苍狼 第十三章 黄沙漫漫路万里(三)

    第一卷 胡地西风卷苍狼 第十三章 黄沙漫漫路万里(三) (第2/3页)

京城,避开赵匡胤的十万大军?

    两人当然不会任由小皇帝的队伍就这样靠近城门口,于是隔着老远,就双双迎了上去,然后伫立在龙辇的前面。

    “大胆!”一个略显老态的太监站了出来,对这两人呵斥到:“见到皇上御驾,还不快跪拜?”

    石、王二人纹丝未动,目光却牢牢地落到了龙辇中那个幼稚的孩童身上。

    居然真的是小皇帝亲自驾到!

    二人心头一紧,手又不知不觉的扶住了腰间的佩剑。

    但柴宗训却在此时伸出手,示意落轿,然后制止了那个太监的再次呼喝。

    他缓缓跨过人群,来到了队伍的正前方,刚好与石、王二人面对面站立。

    “石将军、王将军,二位好久不见了!”

    柴宗训的声音依然透露出一丝稚嫩,但他严肃的面容,却表示了这次谈话的内容并不轻松,甚至让石守信、王审琦二人生出一种莫名的紧张感。

    “陛下!”石、王二人都是沉稳之人,虽然此时早已经明目张胆的举起了叛旗,但是在面对小皇帝的时候,依然给与了他足够的尊重。

    柴宗训似乎也没有因为二人“叛军”的身份,而显得怒气冲冲,只是轻轻叹了口气,失望地说到:“没想到父皇视二位将军为国之栋梁,二位将军居然也加入了逆贼赵匡胤的队伍……是我柴氏,有什么对不起二位将军的地方吗?”

    石守信、王审琦二人闻言,眼中羞愧之色一闪而过,双双单膝跪地道:“先皇待我二人恩深义重,是我等愧对先皇,愧对陛下!”

    柴宗训眼角微微一跳,讥讽地笑到:“这么说来,二位将军加入叛军,是有什么迫不得已的苦衷?”

    石、王二人对视一眼,双双垂下头去。

    片刻之后,还是石守信首先抬起头来,似是下定了某种决心,坚定地对柴宗训说到:“非也,实乃大势所趋,人力所不能抗也!”

    “大势所趋?”柴宗训狠狠地咬住牙齿,突然仰天大笑到:

    “哈哈哈,好一个大势所趋!照这么来看,是我柴氏昏聩无能,搞得天怒人怨、人神共愤了,石将军,是这个意思吧?”

    石守信面容大骇,连忙俯身跪伏在地:“臣……惶恐!”

    “哼!”柴宗训冷冷地哼了一声,负手怒视着跪在地上的二人。

    事实上他原本也没打算说服二人,因为他知道,这二人都是赵匡胤的铁杆拥趸,哪怕后来他们被赵匡胤剥夺兵权,也依然对赵氏忠心耿耿,甚至不惜自污名声,替赵二背锅,简直称得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想说服这两个人,委实是难如登天。

    但他依然感到愤怒,是因为这两人居然把赵匡胤的叛乱,说成是“大势所趋”。

    什么是大势所趋?

    岂不就是说后周在差事的统治下,名不聊生,民心思变,所以赵匡胤才能一呼百应,眨眼之间策反了朝中上下数十万禁军?

    但这是事实吗?

    这根本就是污蔑!

    周太祖郭威、周世宗柴荣,均是一代豪杰,后周在二人的统治下,吏治清明、民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军事力量更是卓著成长,短短十数年间,已经一跃成为仅次于契丹人建立的辽国之下的中原第二大强国。

    甚至柴荣在世时期,已经开始策划北伐,从辽人手中收复幽云十六州,巩固汉人的统治。

    这些业绩,放在任何一个皇帝身上都称得上是英明神武,一代明君!

    可石、王二人却将赵匡胤起兵叛乱,欺负他们孤儿寡母的行动,称之为“大势所趋”,哪怕柴宗训有再多的心理准备,也不得不被这二人的言语给激怒!

    但激怒归激怒,在深吸了一口气之后,柴宗训还是没有忘记这次自己来到这里的真实目的。

    “行了,起身吧!”他勉强压抑着自己的怒火,对地上的石守信、王审琦二人淡淡招呼了一句。

    等到二人从地上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