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叱咤玉唐 第12章以身殉职,忠义两全!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一卷 叱咤玉唐 第12章以身殉职,忠义两全! (第1/3页)

    慕白到阵前一连三令,道道皆是关于“安抚军心,坚守不战,以待时变!”

    将士们原以为来了一位能反攻为胜的大帅,却不曾想是一位只知防守的儒生!本就低落的士气,此刻更是一落千丈,连续三个月一直坚守不出,奇迹般的竟然只丢失了两座城池,时间拖的做来越久,战士看到这样的情景气势逐渐越来越高,斗志也越来越强。

    敌国军队久攻不下,粮草早已不支,慕白见敌军兵锋已挫,已成强弩之末。遂出倾国之兵,一连数月,敌国屡战屡败,先前所失城池尽皆收复。后又尊皇命反攻敌国,又三月,一直战到敌国帝都之下,慕白领军所到之处,于百姓秋毫未犯,只取敌方军队,官员,各地百姓因受严重的赋税和剥削,见他国军队到来只取政要,对寻常百姓一无所犯,无不站街而呼,箪食壶浆相迎,“书生大将军之名”渐渐响彻数十国,他国闻之无不胆寒。

    吞并敌国之后,燕国国力益发强盛,慕白回师复命,皇帝率领百官出城十里相迎:卿于国难之际带棺“死谏”,受命于社稷倒伏之间,救黎民于水火之时,败敌国于顷刻之间,朕代这天下百姓谢过先生了,遂见那皇帝躬身长拜。

    慕白见状忙单膝跪地:“臣何德何能受陛下如此大礼。”

    第二日,皇榜昭告天下:“封慕白为镇国候,拜太子师。”

    又过一年,本因战事耗损的国力已经恢复过来,加上所收敌国之地带来的粮食税赋,已“远超”当年。

    燕国皇帝尝到甜头竟然又商议侵占他国,慕白数谏,因顾及镇国候颜面,皇帝数次收回提议。可时间越久,皇帝的“野心”也益发壮大,心知镇国候会来进谏,皇帝提前将他调到北方镇守边疆,遂后发皇命举兵两百万攻伐邻近的楚南国,楚南国本就地狭民少,那能防守住如此猛烈的进攻,只数月,楚南国灭。

    旁边数国听闻那皇帝又在整顿兵马,已是惶惶不可终日,最终在中山国的提议下,四国暗中结盟。

    镇守北方的慕白听闻皇帝又有动作,急忙挥师南归,欲阻止皇帝那已成骄狂之势的军队。可惜当他赶到南方之时,败报已然传到。

    中山国先连连溃败诱大军深入腹地,而后四国每国出百万之军,共四百万军,前后夹击燕国军队。本就偷袭出其不意,其兵力更是两倍于燕国,况且守国战士死志远在燕国之上,燕国战败不过是一无所得,若他们战败却是家国沦丧!其战力对比可想而知。

    此战连续十四日,敌军战损百万,燕国二百万精锐只剩三十万残军突围而出。

    燕国皇帝听闻消息后当场病倒,不醒人事。

    数日后醒来问及军情,当知道镇国候未等皇命便发军镇守南方,皇帝不禁掩面而泣,当年,助他平复社稷之危是那“老书生”,劝他别轻敌犯进也是那“老书生”,此番未接调令而赴险地的,还是那个“老书生”!

    他不恨那书生擅自调兵,他只恨自己未听忠言致使百万军队付之一炬!

    数日四国之兵压至燕国国境,镇国候领七十万镇北军,三十万残军镇守城关,整整数十日,敌军未曾前进丝毫,就这样两军对垒三月有余,当正当燕国百姓,举国欢庆之时。敌军不知何时抓了了镇国侯一家老少三口人,此时他那老妻和一对儿女,已经被押解阵前。

    敌军逼迫慕白投降,“大国不存,焉有小家”,可慕白现在是一国之柱,他身后是千千万万的燕国百姓,他今日要是降敌,死的不止是他的家人,死的还有千万的百姓,燕国的同胞。

    敌国连续叫阵三日,慕白忍痛不置一词,敌军有三百万,而他们只有兵马七十万,那三十万残军已无丝毫战力,他现在只能等待燕国国君能尽快调兵马来支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