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莫欺少年穷

    第九章莫欺少年穷 (第2/3页)

的搭在李明月柔肩上,转身走向街心。

    刚走几步,李吉突然拽紧李明月的手,侧着脸转身往回走,低声喊道:“不好,快跑!”

    闹市尽处,安吉县杀手们正气势汹汹穿梭在络绎不绝的人流之中。

    一双嫩滑的玉手,一把挽住李吉与李明月,倏地钻回街边树丛里藏躲,定睛一看,原来是萧灵儿……

    春来夏至,南方天气依旧湿冷异常,俗话说“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特别是山峰险峻、地势高崎的阳羡荒郊,寒风吹在脸上如同针扎一般,冰凉刺骨。

    在古城客栈辞别萧灵儿后,李家母子三人便慌慌张张逃离阳羡山城,动身前往建康城。

    路上游客如织,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这些人要去哪里?”望着官道上扬起阵阵飞尘,李吉疑惑问道。

    “吉儿,他们要去至善寺参加斋戒盛会,咳咳……”母亲的咳嗽的**病又犯了。

    “斋会是不是很热闹呢?我们能不能也去看看?”李明月好奇地睁大眼睛,等待着母亲的回答。

    “当然!”母亲刚想拒绝李明月的时候,看着她殷切盼望的眼神,又不忍心,怕伤害她,于是微微一笑道,“也好,那我们顺道去看看吧!”

    山风一吹,身上便有了丝丝凉意,母亲见李明月穿得有些单薄,怕她着了凉,便将自己的衣服脱了下来,给她披上。

    “一夕之间,家破人亡,颠沛流离,无论生活多么困难,只要一息尚存,一定要努力活下去,一家人快快乐乐地团聚。”

    母亲紧紧地牵着李吉以及李明月的手,仿佛有了无穷力量,深吸了一口气,往至善寺方向走去。

    要去至善寺需先经过至善洞,洞中层层相连,有上中下水四洞,俨如一幢石雕大楼。

    出了至善洞,便进入至善后院,这里松柏常青,古木成林,山荫小道,曲折通幽。

    下山就是祝陵村,村外毛竹参天,常年葱绿。

    近旁就是至善寺,寺前耸立着一块巨大石碑,碑高约丈余,碑上镌刻“至善寺”三个大字,笔迹古朴,苍遒有力,引人注目。

    好不容易来到至善寺,发现寺外人山人海,根本挤不进去,就算挤进去也进不了寺庙,因为周围布满侍卫,除非有受邀的名门望族方能进得去,其余人等一律不得靠近。

    一经打听,原来是齐国阳羡公主在主持斋戒会。

    “吉儿,月儿,看这情形,至善寺是进不去了,连日赶路,也该饿了,我们去吃些东西。”母亲拉着两人来到祝陵村。

    因为梁祝蝶变传说以及皇家寺院影响广泛,游客络绎不绝。

    祝陵村毗邻风水宝地,当地村民近水楼台先得月,于是在此做起买卖,摆出各式各样的美食特产珍玩,久而久之竟成了远近闻名的集市。

    走到村口,就闻到街边美食香气扑鼻,缠绕在空中,沁人心脾,芳香四溢,所见一切似乎都在招手诱惑。

    街边小吃,看似简单,却暗藏人间美味,只有真正懂得火候之人,才会烹调出极致的美食。

    李明月早已饥肠辘辘,肚子不争气地咕噜叫个不停,双脚变得异常沉重,每迈开一步都举步维艰,只觉得世界都在旋转。

    李吉则强咽了口唾沫,默默地跟着母亲走到糕点店前,盯着热气腾腾的各式糕点。

    “要买什么?”掌柜上下打量李家三人一眼,脸上擦出一丝鄙夷与轻视。

    “掌柜,一个馒头多少钱。”

    “一个铜钱。”掌柜正眼也不瞧,面部僵硬得跟洞口的岩石一般。

    “能不能便宜些。”因为仓促逃亡,所带盘缠并不多,一路行来,早已囊中羞涩,母亲讪讪一笑,低声讨价还价着。

    “不行,要饭去别处吧!不要来打搅我做生意。”掌柜有些不耐烦,撸起袖子驱赶他们。

    “行!那……买两个。”母亲颤抖着掏出两个铜钱,买了两个馒头递给李吉和李明月,嫣然一笑,“趁热吃吧……”

    “不,母亲!只有两个馒头,我们吃了您就没得吃了,咱们一人一半吧。”李吉摇了摇头,小心翼翼咬了一小口,生怕咬得太大口,母亲就没得吃,细细嚼着口中的馒头,一股甜味立刻涌向咽喉直冲五脏六腑,脸上笑开了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