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迎风飞扬的猪

    第二章 迎风飞扬的猪 (第2/3页)

科书里讲过千百遍的,更何况硕士们抄书的时候难免还有些讹误,诸如“常凯申”之类的笑话随处可见。但对于各单位的领导秘书来说,这样一本书简直就是他们的宝典,足以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改革以来,尤其是国家提出市场经济模式以来,各级领导都在大谈更新观念,领导讲话或者交工作汇报的时候,里面没有几个新名词,不加上几句“熊彼特指出”或者“琼-罗宾逊认为”之类的话,你好意思说自己是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吗?

    可是,在没有度娘的年代里,这种新名词、新概念是那么容易找到的吗?秘书也是人,不是人形自走图书馆,领导在别的什么地方听到一个新词,回来问你是什么意思,你如何回答呢?

    就在这个时候,唐子风派出的推销员出现在他们面前,厚厚的一本管理百科,把领导听说以及没有听说过的概念全盘收入,再也不用担心不认识凯恩斯是谁了,我还知道萨缪尔森、哈耶克、约翰-穆勒、波多野……呃,不对,是波士顿矩阵。波士顿耶!矩阵耶!今天就可以写到领导的讲话稿里去,肯定把其他单位的领导都给震了!

    至于说一本书248元,很贵吗?

    能开发票的东西,有谁会嫌贵呢?

    更何况,今天上门来卖书的大学生颇懂一些规矩,开了248元的发票,只收了220元钱就走了,这种书,再来五本十本又有何妨呢?

    卖书的学生们每人都拿到了100元以上的销售提成。在机关干部的月薪不到200元的今天,两天时间就赚到100元,对于这些农村出身的孩子意味着什么呢?

    还有啥说的,唐师兄,王老师,还有多少书,我们包销了!

    首印的4000册书不到一个月就销售一空了。参与卖书的学生们每人都赚到了好几千元,把从家里穿出来的旧中山装换成了全新的立领夹克衫,进食堂也不再往大窗口挤了,而是成了小炒窗口的常客。

    至于唐子风和王梓杰,收回了足足70万元的书款,扣去出版印刷费用和找人代开发票支付的营业税,每人名下都分到了十多万,立马就成了全班的首富,括号,是并列的。

    没等王梓杰把分到手上的钱捂热,唐子风又生出了新点子。他把两个人的钱凑在一处,用各自父母的身份证,注册了一家文化公司。照唐子风的说法,他自己在部委工作,王梓杰在学校当老师,用自己的名义开公司有诸多不便,借父母的身份证来客串一下,问题就不大了。

    对于不能直接出面办公司这点,王梓杰是十分认同的。上次卖书的那批学生,旷课太多,已经引起了学校的注意。如果让学校知道是他在雇佣这些学生干活,他的这个辅导员还能不能干下去都两说了。

    可是,明明不办公司也能赚到大钱,为什么还要注册公司呢?

    唐子风在当时给出的回答就是这样一句: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错过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