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笔刀春秋 第三百二十六章 沛县刘氏
第三卷 笔刀春秋 第三百二十六章 沛县刘氏 (第3/3页)
为西晋灭亡之后,东晋王朝司马睿的建立从一开始就是依赖于琅琊王氏,琅琊王氏当时凭借自身的身世背景和强大的影响力,号令和召集南北士族共匡晋室。
所以当时当朝官员中有四分之三以上均是与琅琊王氏或与其相关的人,即便没有关系,也是当时琅琊王氏联合的其他南迁士族子弟,同王氏是保持有高度重合的社会利益,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从此之后的数百年时间,从五胡十六国,再到魏晋南北朝,再到西魏、北周、隋朝、盛唐,乃至大炎大一统之前的五代十国时期,每一次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都有门阀世家的势力影响。而盛唐时期完善的科举制度虽然让天下寒门士子有了鲤鱼跃龙门的机遇,但是此时从根本程度上并没有打破世家门阀在朝政中的优势,至少他们在加官进爵上面都比一般寒门士子来的更快和更容易。
因为门阀世家从一开始的基础就比寒门士子要来的好,每一个门阀世家的延续和传承,必然有其良好的家训族规,每一个门阀都重视家族子弟的教育。从魏晋开始,每一个能够传承久远的世家门阀,都是有着非常贤明的先祖和历经几代人的拼搏奋斗传承下来的,而且这些家族对于族中子弟的教育都非常重视,毕竟人才和知识才是世家门阀传承的根本和基础。
所以士族门阀多是秉持耕读传家,诗书传家的传统,若需要敛财经商,也大多是安排旁支子弟。而本族宗亲,则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保持家风淳朴,所以主家子弟多赫赫有名之辈,在历史上大放异彩,将相接武代有伟人。
而那些负责敛财的旁支子弟,则默默无名,甚至在各个世家的族谱之中都未曾出现,究其原因,就是每一个青史留名的门阀世家,都有规定,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不入族谱。所以旁支宗族基本都没有这个待遇,这样让主家和旁支之间隙怨也越来越大,本身主家的人就有点看不起旁支,都是一群没有功名,只有一身铜臭味的商贾之人。但是经商敛财的旁支却要给主家不断供应支出用度,关键地位还没别人高。长长被呼来喝去,不同同宗更像下人。
这么时间一久,也许前面几代还有家族的观念,但是到了后面,宗亲的感情越来越薄,彼此的分歧和隙怨也就会越来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