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一统后宫

    第二十九章 一统后宫 (第2/3页)

检查评分,评分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

    女史们认真学习了李治废王、萧诏书和立武后诏书的内容,打开随身包裹,取出笔帘、墨匣、蜀纸做好笔记,一致表示坚决拥护大家的决定,坚决拥护大家对王、萧谋行鸩毒案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最后会议举手表决,以全票支持、0票反对,通过关于修改王氏为蟒氏、萧氏为枭氏的决定。全体参会人员坚决拥护武后的正确决定,毫不动摇地在思想上、行动上同武后保持高度一致。

    会后,武后又召见了许敬宗,要求他在外朝召开宣传工作推进会,贯彻落实关于修改王氏为蟒氏、萧氏为枭氏的决定。

    这天以后,女史记载的起居志、日程表、宫情宫史之类涉及到王、萧的都改称蟒氏、枭氏。中书、门下、秘书省等各部门对奏抄、露布、表状、史志等进行审核把关,涉及到王、萧的也都改称为蟒氏、枭氏。

    处理完这件事后,武后又将目光投到枭氏的儿女身上。枭氏生育有二女一儿,义阳公主10岁,宣城公主7岁,雍王李素节8岁,都曾和李忠、贺兰敏月一起读书,接受过富有文藻的崇文馆学士徐齐聃的培养教育。

    公主未出嫁前属于内命妇,由皇后总管。枭氏被处死,二公主也属于罪人家眷,被没入掖庭宫偏僻处幽禁起来,由女官翠帘看管,但她们享受的待遇比其他女囚要高很多。

    武后位居中宫,雍王李素节当然不能再在宫中生活,被贬为申州刺史,出京任职。第二年又被改封为郇王。

    至此,武后已将后宫清洗干净,一统江湖。

    后宫上下人等充分认识到武后坚持全面从严治宫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自觉在立场、方向、原则、道路上同武后保持高度一致,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为官,坚决听从大家和武后的指挥,为打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后宫而不懈奋斗。

    李治对朝廷和后宫的显著变化非常满意,对推动这些变化的关键人物武后当然也是越来越欣赏的。

    一天,接到司农少卿田仁汪关于洛阳州宫殿毁损情况的奏表,李治带给武后看。

    武后因为外翁杨达的关系而特别关注洛阳州的建设,经过研究,建议李治在旧殿余址上修建乾元殿和则天门,并提高洛阳州官员的待遇,改洛阳州为东都,以便进一步建设。李治欣然应允。

    清明将至,巧的是,显庆元年的清明节和上巳节是同一天,都是三月五日。而三月十七日,是中巳日,按礼制应该由皇后祭祀先蚕氏。

    之前,长孙皇后曾于贞观元年和贞观九年三月亲祀先蚕。到永徽三年三月,王皇后不祀先蚕,因为当时李治前宠萧淑妃,后宠阿武,王皇后受到了冷落。

    武后明白亲蚕的重要性在于继承传统,鼓励农桑,所以不等李治下诏,便主动上表请求祀先蚕于北郊。

    北郊在宫城以北十四里处,筑有方丘坛、先蚕坛和采桑坛等祭祀场所。李治得表大喜,命礼部、太常寺、六尚参照以往的六道流程制定祀先蚕礼仪程序。

    武后根据礼仪程序调兵遣将,精心部署,周密安排,以确保祀先蚕活动顺利开展。

    先派内侍、内常侍、内给事、内谒者出入宫掖宣传,通知以下三个系列人员按时参加祀先蚕活动:

    ①内命妇及六尚以下人员;

    ②外命妇(主要是京官5品以上母妻);

    ③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以下人员。

    三月十二日至十四日,武后身穿钿钗礼衣结佩在后殿斋戒,十五日、十六日在正殿斋室斋戒。

    斋戒期间,派尚舍奉御、尚舍直长到北郊铺设御座、座席、帷幄,太乐令在先蚕坛围墙内设置宫悬之乐。

    内谒者设置御位、望瘗位、典正位、司赞位、司乐位以及内外命妇位,又设置御采桑位于采桑坛上,内外命妇采桑位于采桑坛下。

    又命令左右金吾卫解除宵禁,左右监门卫打开苑门,以便外命妇夜行至先蚕坛,依次排列。

    三月十七日清晨,太官令率领宰人用鸾刀宰割牲畜,祝史用豆装毛血,送到厨房烹饪以备祭祀。司设登上先蚕坛设置先蚕氏神座。司酝将清酒装入罍中,女史包好奠币。太官令把烹饪好的祭品装入笾、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