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慷慨赴死

    第35章 慷慨赴死 (第2/3页)

    秦王嬴政一愣,沉思起来:武安君白起坑杀四十万降卒,虽然对秦国有大功,但是最后落得被天下人唾弃、遗臭万年的下场,而且立刻遭了报应。古人对鬼神之事还是敬畏的,都是天道轮换、报应不爽!

    “大王,其实只要传出话:东周公子姬光如不自首,周人遗族必然遭受灭族的惩罚。如此东周公子姬光一定会自首,同样可以警告天下人!”蒙毅继续出言建议道。

    “如果东周公子姬光贪生怕死,不来自首,如之奈何?”秦相吕不韦是商人出身,习惯利益交换,自然不相信有人不顾自己性命,肯牺牲自己,换取全族的性命!但是世上有些人是不怕死的,尤其是为了大义而献身,更是义无反顾!

    “大王,小臣敢以性命担保,东周公子姬光一定会自首!”蒙毅见状,生怕秦王嬴政改变主意,情急之下也顾不得思考得失,立刻担保道。

    “好吧,就让你先试一下吧。限期三日!”秦王嬴政微微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地决定了此事。

    夏朝传国四百多年,商朝传国五百多年,而周朝传国长达八百年。周朝来源: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历史上的大周王朝,始于公元前十一世纪,终于公元前三世纪,绵延八百多年,跨越八个世纪,历三十代三十七王,是中国历史上国祚最长的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大周王朝开创的礼乐文化,就是中华民族三千年文化的基石,至今影响深远。

    为什么周朝寿命这么长?

    第一,西周采取分封制和宗法制。因为宗法制的分封制,全国领土被分封制联系在一起,诸侯国家与周天子有着一系列复杂的义务-权力关系。因为分封各个诸侯,诸侯之间互相牵制,敌对征战,使得自身国力消耗。只要不是一家诸侯压迫其余诸侯,处于权力中心位置的周王朝都稳于泰山,不受威胁。而且有着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的经济纽带——井田制,有利于王权的巩固。

    第二,周公及时在东方区域建立政治和军事存在,为日后的迁都奠定了基础。西周初年,周公为了防备东方的殷顽民反抗,营建了洛邑,也就是所谓的成周。成周的营建,为周王朝提供了缓冲的余地,日后,犬戎攻破镐京,周王室得以东迁,到洛邑继续延续国祚。

    第三,周公制礼作乐,是周朝国祚绵长的重要原因。西周初年,周公损益夏商旧制,制定了一整套的西周的礼乐制度,从天子到庶人都必须遵守。礼乐制度是周朝统治的文化基础,在平民以上的阶层都形成了一种文化共识,这种共识无疑有利于加强整个国族对于周王朝统治合法性的认同。

    总的来说,就是因为分封制形成诸侯相互牵制的局面和礼乐制度下对周王朝的认同感,也就是所谓文化控制,周朝才会存在长达800年。

    咸阳城内贴满了告示:限期三日,东周公子姬光必须到西门自首,否则必定屠灭周人!

    时光匆匆,转眼到了三日之期的最后一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