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秦始皇陵

    第48章 秦始皇陵 (第2/3页)

身份地位,当然也无法达到封建统治者以此确立封建等级制的政治目的。而坟丘墓都通过“高大若山”、“树之若林”的形式向世人一览无遗地展示了死者的身份和地位,成为社会等级的标志。当然,由于当时战乱频繁,百姓四方流徙,为了便于寻觅亲人埋葬之处,自然采用了易于识别的“封土为坟”的葬制。春秋以前的史料都称墓葬为“墓”,指的是置尸所在,并非就是后人观念中的掩埋着尸体的“一抔黄土”。

    在整个中国礼仪文化中,丧礼与及其相关的丧服制度是最为浩繁复杂的内容。这是吾国文化之中最精密、最重要之目,自古以来尤为重视。讫三礼之后,历代礼学著述,皆以丧礼、丧服卷帙最多。根据礼经的记载,丧礼的过程,举其要者约有:始死奠、小敛奠、大殓奠、殡、朔月奠、启奠、祖奠、遣奠、葬、虞、祔、小祥、大祥、禫等诸多礼仪。严格来说,一个完整的丧礼应该包括丧、葬、祭三大部分内容。通俗而言,“丧”是规定活人及死者亲属在丧期内的行为规范,“葬”是规定死者的应享之礼遇,“祭”是规定丧期内活人与死者之间联系的中介仪式。

    蒙毅虽然忙于善后,但是必要的丧事礼仪还是要照顾一下。这样一来二去,半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

    刚刚办完祖父蒙骜的丧事,蒙家又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

    “吕不韦打算让您负责修建骊山陵墓?”蒙毅十分吃惊,再次询问道。

    “没错,这种结果也算好的。你祖父去世后,无论是大王还是吕相国,对蒙家的信任不如以往了。”蒙武将军叹息道。

    “我倒觉得这是最好的结局。大王马上就能行冠礼,吕不韦苦心经营这么久,还是不能阻挡王权的回归!咸阳最近必有骚动。父亲蛰伏骊山陵墓,未必不是自保之道。”蒙毅却很高兴,点明了未来朝堂局势变化。

    “那你们呢?呆在咸阳是否会受到牵连呢?”蒙武将军爱子心切,急忙问道。

    “父亲不妨求大王恩准,蒙家举族迁到骊城,日后好替大王世代守护陵墓。秦王心中有愧,必然恩准,而吕不韦也不会阻拦。”蒙毅出言建议道。

    “如此甚好,这朝堂凶险无比,实在不是我们武将应该久留之地。”蒙武点头同意道。

    掌握朝堂大权的是相邦吕不韦,修陵工程的总负责人自然也是他。但是吕不韦居然会派蒙恬将军去负责修建骊山陵墓,可见吕不韦也担心蒙家残余势力留在咸阳会趁机报复自己,于是进一步打压蒙家势力。

    恐怕他未曾料到,蒙家更加希望远离咸阳这个暴风旋涡。

    蒙毅不得不惊叹秦王嬴政的帝王陵墓实在是规模宏伟。

    秦王嬴政的帝王陵墓建于秦王嬴政元年至秦二世二年,也就是前246年到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