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舌尖上的先秦

    第51章 舌尖上的先秦 (第2/3页)

太公被封为齐国国君,他便带领人马前往营丘建都。路上长途跋涉,将士们都疲惫不堪,饥饿难耐。傍晚他们在离营丘不远处扎营休息,准备第二天赶往营丘。手下抓来几只鸡,姜太公便将鸡和随身带的草药一起焖制,没想到香气扑鼻,将士们吃了以后精神大振,于是姜太公便命令人马连夜赶路。天刚亮时军队到达淄水,正看到莱国人也准备渡河往营丘去。这莱国原是东夷古国,自然不愿让姜太公在自己家门口建国。于是双方拉开阵势准备一战。太公何许人也?临阵指挥镇定自若,再加上焖鸡的辅助加成,将士们斗志昂扬,一举将敌人击溃,齐国也就此建立。后来将士们给这道菜起名“太公红焖鸡”,这样“红焖鸡”就在齐国流传开来。

    不过回想起来,蒙毅觉得这道菜甚为可疑啊!莫不是太公的草药里掺杂了兴奋剂之类的东西?再参考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周人四万五千人击溃纣王七十万奴隶兵……真是细思极恐啊!不管怎样,姜太公文韬武略相术治国,无所不精,连做菜也这么有水平,不愧是七十岁才娶到老婆……咳咳……天下奇才啊!

    其余的像肥牛蹄筋、清炖甲鱼、火炮羊羔肉、醋溜天鹅肉、煲煮野鸭块、煎炸鲫鱼、炖煨山雀等就不一一介绍了。

    今天是伏日,蒙毅特地请了董夫人母子来蒙府赴宴。

    “为何今天如此铺张浪费?”天机阁阁主董夫人有些不满地说道。

    “夫人莫要见怪,小子这些年来突然看开了很多事情,比如祖父必然被牺牲、吕不韦必然被清算、周朝必然被取代等等,莫不如是。”蒙毅请客吃饭,当然料想到鬼谷一脉主张节俭爱民,“所以很多事情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能够改变的。”

    “这话都是实诚,所以你打算干脆及时行乐?”天机阁阁主董夫人柳叶眉一挑,继续逼问道。

    “非也非也,其实美食也透露着国家兴衰、个人荣辱之事。”蒙毅缓缓道来。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早在先秦的典籍《尚书·洪范》中,就将“食”列为了惠民治国的“八政”之首,《礼记·礼运》更是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可见,从古到今在“吃”这件事情上,中国人都是极其讲究、极其重视的。尽管先秦时期食材没有今天那么种样繁多,但是先秦人在美食研发上的热情绝不输给今天的人。《楚辞·招魂》里就罗列很诸多先秦的名菜,比如肥牛蹄筋、清炖甲鱼、火炮羊羔肉、醋溜天鹅肉、煲煮野鸭块、煎炸鲫鱼、炖煨山雀等等。

    有这么多名品佳肴,自然先秦的时代也绝不缺少吃货。先秦的资深吃货们在《吕氏春秋.本味篇》中针对各种稀有食材的优劣做了一番点评,其中提到:这天下最好吃肉呢,莫过于猩猩的唇,獾獾的脚掌,燃鸟的尾巴肉,述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