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民族意识

    第155章 民族意识 (第2/3页)

本上理解汉文化。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在血统和文化方面,把中原本部的各色族群统一成了华夏族!例如北狄、南蛮、东夷、西戎等战败民族都不断被其所吞并,华夏族的概念也越来越大。

    中国的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秋战国时期,孔子心中的理想帝王就应握有一统天下的权威,所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儒道墨法等各派思想中都潜藏着大一统的影。老子主张以“一”为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一统从此有了本体论。

    秦始皇一统六国,车同文,书同轨,统一度量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学说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经过秦汉两朝的努力,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形成国家大一统的观念。

    赵国人的挣扎与救赎:李牧的善战与勇猛依然无法逆转战国乾坤!

    在一个战争成为常态化的年代,对于一个当兵的人来说,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呢?又有哪种当兵的人可以突出重围,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呢?在赵国名将李牧看来,战争其实不过是生命的片段。李牧的战争是要让位于生活的,在千千万万的士兵们眼中,李牧是最不像战将的战将。“起翦颇牧,皆为良将”这是古人对战国四大名将的评价,其中之“牧”就是李牧。跟白起、王翦、廉颇等人相比,李牧的名声要小得多,可是当白起被人称为秦国战神,廉颇被人称为赵国不败将军的时候,李牧的故事似乎更有人间气息。

    这个世界上可能根本不存在你不得不做的事,李牧驻守在边关的时候,一定常常询问自己:“我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当白起屠戮六国,李牧不过还是赵国边关的一个小将,穿盔甲,手持长枪,在夕阳落下的山头,李牧望着遥远的胡人帐篷,心中不过是更多沉思。《史记》:“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击数牛飨士,习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当别的将领在思考如何打胜仗,李牧却在边境开市场收租税,以充斥军费所需。经历长平之战的赵国,已是国困民疲,李牧没有给赵国朝廷增加麻烦,而是自筹资金。边境的沉思,李牧有所得。

    李牧在军中推行的是军民一体政策,战时打仗,农时种地,闲时放羊,这跟秦国商鞅变法而后的作战方略相似。胡人作为秋战国时代最强的北方部族,凭借轻、快、来了就去和去了又来的不稳定作战方式,数百年来皆是诸侯列国们的心腹大患。而当赵国有胡服骑,再有李牧这样的将领,无疑就是给胡人们唱了一首“凉凉”,史书有“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北方部族的恐李牧绪如病毒般弥漫开来,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失败,李牧成为胡人心中战神。

    当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