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春去秋来

    第157章 春去秋来 (第3/3页)

  随着历史的发展,各个诸侯国逐渐发现,过分的礼遇并不能换来过多的利益,很多君王开始变的暴虐,战争逐渐变成了“杀人的战场”。这导致各个国家都开始肆意争夺土地和城池,把之前的礼仪抛诸脑后。

    战国时期的每一次战争都会有数万人死去,甚至秦国自商鞅变法后更是推行“人头”军功制度。“长平之战”,白起带领秦军杀敌45万人,甚至把战俘也一起坑杀。人人得军功的同时,战国诸侯都被这血淋淋的战争结果所震慑。

    同时,此时期的谋略、纵横策术开始发挥极大作用,国家如何发展、战争如何布阵成为各国诸侯谋士研究的焦点,这时的战争更具有“技术水平”,为了欺骗、自保、求和,移花接木、借刀杀人、隔岸观火、离间反间、围魏救赵戏码纷纷上演,层出不穷。

    时间追溯到公元前313年,张仪说劝说楚王与秦国交好,秦国愿意献出土地六百里。楚怀王被蒙蔽,撕毁与齐国的合约,派人大骂齐王。过后,张仪又说把自己的封地六里进献给楚王。以此,引发楚国大怒,进攻秦国。齐国、秦国共同出兵伐楚,楚国大败,割地求和。

    张仪的行径放在秋时期会被天下人所唾骂,没有人愿意收留他。可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国,秦惠文王却拿他当作宝贝。

    秋和战国形成了一个非常鲜明的对比,每个国家虽然都在为自己的利益不断争取,但他们采取的形式已经变得截然不同。秋的“以德服人”深受儒家道家思想影响,推崇恩德贤明,顺应天道。而战国的“弱强食”则更加现实,一切都以既得利益和长远争霸为目标,当土地和礼仪相冲突时,诸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土地。

    当然,秋战国也给中国带来了一段精彩绝伦的历史。

    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奉行侠义文化,“士为知己者死”和荆轲在易水旁留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千古绝唱。战国时代养士之风风靡一时,养士著名的“魏有信陵君,楚有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这些士挣脱了奴隶制的束缚,周游列国,奔走呼号,发表自己的见解,活跃了战国时代的学术空气。

    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是诸侯之间为了人口和土地而进行的兼并战争,“邦无定交,国无定土”,给当时的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生产力遭到破坏,可是有弊必有利,与此同时,战争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增大,各种各样的人才层出不穷,这些人给中华文明的成熟奠定了基础;同时不断的战争让人们心中充满了对中国统一的渴望,可以说,止戈为武,战争加速了中国的统一,让中国以更强大的姿态傲立在世界的东方。从短期看,秋战国的战争破坏生产力,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从长期看,他加速了中国的统一,从而避免了中国像西欧一样四分五裂,因为有更强的实力对付其他入侵的民族。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