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吴王受降

    第十二章 吴王受降 (第2/3页)

嚭说:“相国杀了范蠡小事一件,但相国此举必将陷君王于不义,让君王被天下人嘲笑,事情就大了。你知道吗?”

    夫差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伍子胥虽然是先王托孤老臣,但这样做也太不给自己面子了。两国交战,不杀来使,人家提出的条件,你觉得合适,就答应,不合适,就不答应。而不应该斩杀使者。有本事战场上见!

    夫差不好出言训斥伍子胥,只好说:“相国且莫冲动,有话尽管讲来。”

    伍子胥插剑入鞘,躬身说:“臣一时鲁莽。敢问君王,是否接受了越国投降?”

    夫差说:“寡人已许之。”

    “君王不可呀!”伍子胥一听,花白的胡子不停颤动。“噗通”一声跪倒在吴王面前,大声说:“大王且听臣言:吴国与越国,乃是时代仇敌,经常打仗,外面有三条江水环绕,老百姓没有地方迁移,不是吴国灭了越国,就是越国灭了吴国,这种局面永远不会改变。”

    伯嚭说:“相国差矣,伯嚭听闻古人言,两个国家打仗,只要对方服输就行了。现在越王已经服服帖帖当臣子了,你还要怎样?赦免勾践,是对我们吴国有利的,所以君王才会这么做。”

    伍子胥痛心地说:“太宰,莫要以眼前的蝇头小利来蛊惑君王,要想吴国永远太平无事,必须杀死勾践,毁其宗庙,戮其宗室,彻底消灭其军队,以绝后患!”

    夫差听了,微微摇头。

    范蠡说:“罪臣斗胆进言,二国相争,争的是土地和百姓,按照相国的意思,把越国变成焦土,君王争来还有何意义?”

    伍子胥厉声喝道:“败军之将,休得胡言!”

    范蠡俯首退后。

    伍子胥说:“君王,今日不灭勾践,必定后悔莫及。勾践是贤明的君主,文种和范蠡都是忠诚贤良能干的大臣,今日放过他们,日后必定作乱。大丈夫行事,只要后果,不择手段。为了吴国,臣请带兵夷平会稽。”

    伯嚭叫道:“相国惑吾主也!因为人家贤良忠诚,就成了你杀人的理由吗?相国,你这是把君王架在火上烤啊!天下人将如何议论君王?”

    伍子胥赤胆忠心,勇猛过人,眼光独到,一眼就看到问题实质,但在打嘴仗方面,却远远不是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