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书房里的交流

    第九十五章 书房里的交流 (第2/3页)

漠,驰誉丹青”提到的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还有汉初三杰的兵仙韩信等等,而大汉三百年间更是名将辈出,打出了一汉当五胡的威风。

    说的有点远了,崔元听曾禹很自然的点头说看过《韩非子》,他心里对于曾禹他们的好奇心又起来了,记得以前他问赵毅的父亲来自哪里时,对方也一直没说,他忍不住开口问道:“子锐,我冒昧的问一下,你们那里时什么地方?”

    曾禹一愣,没想到崔元会问这个问题,而且问的这么直接,他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回答。

    见到曾禹的表情,崔元连忙说道:“如果不方便,那当我没问。”

    “这倒不是,我们那就是一个小山村,进出都不方便,所以…”曾禹解释道。

    “好了,不说这个问题了。既然你读过《韩非子》,那我就考考你,你觉得我刚才念的那一句应该怎么理解?”崔元以前也问过赵毅的父亲,他也没有告诉自己,如今听到曾禹的回答,他知道曾禹他们估计是不方便,于是岔开了话题想考问一下他。

    “《韩非子》杨权整篇是韩非公开宣扬君主专制,君主独裁的。他一反先秦时代贵族共和限制君权的思想,大力提倡君主专制和集权,是法家思想的核心。而之前这一段却是真正的体现了韩非他之所以称之为法家集大成者的一段,他提出君主要尽量的要让臣子各尽其能,各有所发挥,也就是人尽其能,物尽其用,这样上下相宜,故国无治。实际上这也正好印证了韩非对术作用的论述,君主就是要用术,也就是察人断事,赏罚分明,各尽其能,这样就能够不用耗费巨大的政治成本,或者说巨大的社会变革,达到国家的富强,吏治的清明和社会的安定,韩非在这里走了一条政治节约成本的道路,甚至引用了到家无为的道路。”曾禹思考了一会,回答道。

    崔元呆了,他知道曾禹说的完全没错,但是他理解到这些,是经过自己多年的学习加上自己多年治理一县的经验才知道这些的。

    见崔元突然不说话了,曾禹问道:“崔叔,是我答的不对吗?”

    崔元清醒过来,回答道:“当然不是,我是好奇你这么年轻,怎么对法家理解的这么透彻,一般来说没有十年的功夫,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也接触过一些法家士子,只是如今法家式微,所以纯粹的法家士子渐渐的没了太多发挥的机会,他们对《韩非子》的理解还没有你透彻。”

    “我那是随便答的,崔叔过奖了。”曾禹没想到自己这么回答会引起崔元的震撼,也醒悟过来自己有了多年的经验,毕竟经过几千年对诸子百家的研究,后世研究的经验远远要超出现在,正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得高看得远。

    “如果不是知道你是子柔的好友,我根本不相信你是一个年轻人。从你说话中,更像是和我年纪差不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