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 (第2/3页)

中,反常的男人忽然高声说:“大家别慌!我过去看看他是不是真死了。”

    鹿淇对男人的反应抱有怀疑,但却发现他的声音莫名的可靠。

    人在惊恐中,总会对某些事某些人产生莫名的信任感,鹿淇摇摇头甩掉这种感觉,因为无论何时她都希望自己保持理性。

    男人走到“死者”面前,伸出干净修长的食指和中指,轻轻搭在他的颈动脉上。几秒之后男人又试探了一下他的鼻息。经过这简单却有效的“生死”辨别,男人表情凝重地宣布他的判断:“这个人确实已经死亡了。”

    男人从口袋翻出学生证给乘客们看,原来他是省警官大学、刑事侦查专业大四的学生,名字叫做廖飞。

    作为一位准刑警,专业嗅觉告诉廖飞这个男人的死很可疑。从男人死亡时痛苦的神情,和车窗上疑似血迹的字就能看出,死亡事件的背后另有隐情。

    乘客们惊慌地询问准刑警廖飞,发生这种事现在该怎么办?毕竟车上所有人都是第一次遇到这种疑似“凶杀”的事件。

    在七嘴八舌的吵嚷声里,忽然传出一串清脆的、连续按动快门的声音。

    廖飞轻轻拉住不停对尸体拍照的男人说:“你这是干什么?”

    拍照者熟练地从米黄色大衣里掏出证件说:“我是记者。”

    廖飞查看他的记者证,姓名一栏上写着:朱元。

    “也好。”廖飞对朱记者说,“再靠近点,拍仔细一些。你的照片说不定可以作为现场勘验的证据。”

    朱记者很配合,廖飞大致检查了一下死者的尸体:死者没有明显外伤,尸体周围也没有血迹,只有死亡时狰狞的表情还凝固在脸上。

    死者身上并未出现尸斑,死亡时间应该不超过两小时。

    客车才刚刚抛锚,之前一直都在行驶之中,肯定没有人上下车。那么在客车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之中,死者究竟是怎样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杀害?害死他的手段又是什么?

    廖飞的心中充满疑问。

    朱记者对着车窗上的红色字迹仔细拍照,之后对廖飞说:“你看这几个字,是从外面写上去的!”

    廖飞当然也注意到了。

    车窗和车身一体无法打开,因为温差与湿度的原因,车窗内侧凝结了一层薄霜。那些红色液体组成的字迹一看就知道是写在外面的。

    红色字迹在车窗外侧,这证明荒山中除了车上的乘客,可能还有其他的人。

    “这个车外的人是谁?难道是他杀掉了死者?”廖飞思考着,却又摇摇头。

    “死者出现在封闭的车内空间,那么凶手也一定在车内,而不可能在车外。”廖飞很确定这一点。

    想到杀人的凶手极有可能就混在车上的乘客们之中,廖飞不禁扫视了一圈。

    乘客们没有注意到廖飞的目光,只有鹿淇和他的视线对上了。

    “这个女人冷静地有些反常。”廖飞想。

    鹿淇却指着车窗说:“字迹还没有凝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