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边陲有子名麒麟

    第十三章 边陲有子名麒麟 (第2/3页)

鬼,欺软怕硬,越是老实的平民,他们欺负的越紧。

    所以少年人轻易不想往这里来,即使那位县令大人几次挑着大拇指夸少年人的字好。

    若不是分田之事旁人无法代劳,少年人宁可去城墙根搬石头做苦力,也不想见他们那副丑恶的嘴脸。

    正当少年人盯着掉漆的府衙牌匾看的时候,县衙内忽然传出哭喊声。

    由不得少年人继续观望,他立即抬腿跨过县衙门槛,走入县衙之内。

    只见县衙内围了群身穿褐色麻衣的小厮,应该是大户人家的仆役,他们围成圈,其内是三位衣着鲜亮之人。

    领头的是位身穿绸缎黑袍的白面汉子,双目圆瞪,眼中布满血丝,他手中提着横刀,直指公堂之上的县令老爷。

    此人竟然敢持刀上公堂,无视新唐的官家威望,可见其愤怒,也可见其猖狂。

    其实在边陲小镇,势力错综复杂,县令老爷虽说是官职最大,却不是说话最管用的,此地的大家族各个都盘踞许久,承传数代,真闹起来,小小的衙门还真不压住。

    据钟鸣所知,县衙里也就孔捕头算是一把好手,是个敢打杀的江湖好汉,其他捕快衙役都是浑水摸鱼之徒。

    在黑袍持刀的汉子身后是位摇扇的公子哥,扇上勾画桃花林,身着素色长袍,头戴金领冠,腰间别一黑色长笛,束带上系有温润玉佩,这身装束寻常人戴不得,定是世家公子。

    新唐有规定,男子十八是及冠,要行及冠礼,苦命的平民家孩子根本没有及冠一说,只有世家子弟才有资格举办如此礼仪。

    头冠又有良莠之说,寻常人及冠只是铜色或是木质领冠,若不是家底深厚之人,戴不得那金领冠。

    再说这位公子哥腰间配的麒麟玉佩,更是身份尊贵的象征。

    前陈有位殿堂权臣兼诗词大家曾写过这样的词句:肯向西湖留数月,钱塘初识小麒麟。

    说的就是钱塘江诗词大会时,等待结识一位惊艳治世奇才,后来那位奇才也不负众望,成为当今名声赫赫的人物,官拜当朝宰相。

    而后这位诗词大家与当今宰相的初识之事便成为一段佳话。

    一说诗词大家慧眼识珠,堪称当世伯乐;二说当朝宰相功成名就,被誉为真龙之下第一人,麒麟子。

    所以说,麒麟玉佩,寻常世家子弟也戴不得,若不是声名显赫,钟鸣鼎食的权贵世家,不能佩戴。

    好巧不巧,看到这位公子哥,少年人还认识他。

    此人正是田家的小公子,田行健。

    天行健君自强不息。简单易懂,当钟鸣第一次听到这位田公子的名字,就想到其中寓意。

    若是这位田公子,麒麟玉佩必然戴得。

    他的爷爷便是当朝宰相,那位被称为麒麟子的田以正,田公子更是自小聪颖,五岁通读诗经,七岁能作诗,十三与麒麟子对诗,得麒麟子称赞:“孙儿天资远胜老朽,当得起小麒麟之称。”

    只是这位本应在洛阳城走入仕途的小麒麟不知何故,两年前被派遣回边陲老家,在边陲当起了田家的小家主。

    有人传言说是小麒麟不得麒麟子心意,被冷落,才会被贬回边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