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我心如莽原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一章、我心如莽原 (第1/3页)

    黎赫王二十六年,八月十五,节气秋分。

    今儿既是月夕,又是禾丰,两节相逢,冲淡了一些战火与瘟疫的腐臭气息。

    既然是月夕,枳国除了戍边将士都悉数回家享受难得的温情。男人舂米,巧妇摘菜,稚子弄桂花。

    禾丰是枳国特有节日,庆祝今年丰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今年的禾丰节虽然桂子依旧芳香旖旎但比起往年总是不如,只因为遭遇了三害中的人祸。

    黎民最怕三害,其一是天灾,二是人祸,也叫兵灾;三是虫患。尽管枳国每年都在枳西僻里祭祀河神祈祷河神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但今年河神的心境发生了一点微妙的变化,并没有再庇护枳国。

    一场兵灾让枳国各地歉收,玉伯伯的脸苦得像一块被脱缰肥牛践踏过的菜园,但依旧在精心准备分摊到头上的五谷三牲。

    禾丰节有两条禁令,一是禁食令,朝不能食;二是禁足令,不能出门。虽然并没有因为触犯禁令被责罚的先例,但少有人违抗,毕竟那是对河神不敬,河神不保佑,来年颗粒无收。

    珏暂且寄住在玉伯伯家,一老一小,玉伯伯名玉牛,是个沉默寡言的农夫,珏话也不多,两人如同一大一小两颗树,沉默无声。

    珏清早踩着晶莹露水沿着空荡荡的田埂道上了桃李山。孟先生走后桃李学塾教书先生空缺,里正赵伯焘三番两次去巴阳请教书先生,不是嫌弃地僻便是嫌弃每年二十贯枳刀太少,所以教书先生一直空缺,于是赵伯焘便在家亲设了学塾,每年两贯,由他授课。

    两贯枳刀抵得上一个五口之家一个月的收成,能拿得出两贯枳刀的只是少数,所以任凭这些稚子像野狗一样四处游荡。

    玉伯伯想送珏去赵家蒙学,珏不去,于是他只好作罢。

    桃李山荒芜了许多,再也没有孟先生煮茶而歌,挑灯而读的场景。珏对桃李学塾并无印象,只是不愿去赵家蒙学,玉牛便将他送到了这里。

    推门进去,有孟先生留下的十来卷竹简,珏跪坐在书案前,摊开一卷竹简,刻有一个“礼”字。他缓缓摩挲这卷竹简,竭力想象孟先生诵读这卷诗书时的俊朗模样。

    摊开竹简,一个字也不识得,又倍感亲切,如水暖鱼凫,如旱禾逢雨。

    年纪相仿的枳西孩童依旧叫他痴儿,他很有耐心地作揖,询问他们的名字,再见还是不记得。

    枳西很小,小到赵家鸡鸣邵家犬吠可以传遍每一个旮旯。枳西很小,珏能认识的更小,娘亲不在,孟先生不在,石雁舟不在,刘长安也不在,除了认得朝夕相处的玉伯伯,再多的人一个也不认识。

    珏尽量勾勒出曾经有过的回忆,譬如孟先生煮茶而歌,譬如石雁舟折枝练剑,譬如刘长安地里刨食……

    痴儿终究是痴儿,这些他都记不起来,他脑袋里面苍茫如一片雪原,连枯树也没有一颗。

    珏还记得的是孟先生侍弄谷子时说那一句:“禾得两穗,是为嘉禾;师得两子,是为良师。”

    他枕着这卷不识得的《礼经》,仔细琢磨孟先生话里的意思。嘉禾要一禾两穗,他见过玉伯伯收稻,从没找到过一禾两穗,有些懊恼;良师要有两子,孟先生当然称得上是良师,可是孟先生只有石雁舟一个弟子,要是自己不是痴儿该多好。

    走出桃李学塾,不大不小的前庭有桃有李,有一方切面匀称、光滑的石头,各有一字。他记得昨日还请问过一个来这里寻宝的稚子,那稚子说这两个字一个是“桃“,一个是”李“,是桃李学塾的名字,更多的珏记不太清,只记得和剑有关。

    珏心存感激,再三问过那个稚子的名字,可惜还是记不清。

    “珏哥哥,我就知道你在这里。“有稚子折一束雏菊缓缓而来,珏认出来是昨日那个稚子。

    珏满脸欣喜又小脸紧绷,只好作揖说道:“你又来了?我又不记得你名字了,见谅。“

    那稚子蹲坐在“桃“石上,拉着珏坐到”李“石上,一字一顿说:”我叫君仪,记住了。“

    珏认真地默念三遍,认真地点头,认真地保证下次不敢再忘。只是君仪撅起的小嘴表明了他的态度,他半个月来天天来桃李学塾寻宝,珏才勉强记得这块桃李石上“桃李”二字,更是每日都要问一遍名字,他可不信明儿珏就记得了。

    珏汗颜地低头瞧蚂蚁打架,想问桃李石的故事又不好开口。桃李石的故事君仪讲了足足半月,他也不在乎多费一番口舌,于是主动开口问:“珏哥哥,要不要听桃李石的故事?”

    珏憨涩地点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仙人踏剑而来,一剑劈碎了桃李石,就成了现在这副模样。”君仪煞有介事地说道。

    珏还在等君仪讲下去,见他没了声,问道:“没了?“

    “没了,就这么多,“君仪小脸红扑扑,他才不会承认这是第十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