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式基金 1

    第二章 中国式基金 1 (第2/3页)

兰对她的牢骚已经见怪不怪。论起这两人的关系,勉强算得上是闺密。她们曾经都是国企华歌有线的同事,也就几年时间,就各自出来干自己的事了。张家红搞了个户外广告公司,就是在北京这个高速发展的城市四处竖立广告牌子。廖晓兰则听从老公的建议在家相夫教子,她也懒得上班,不要说坐地铁拥挤不堪,就是开车上班,也怕那些失去耐心的车主不停按喇叭的噪音。

    张家红搞户外广告挣得盆满钵满,一度让廖晓兰眼红。不过,也就数年时间,她老公在一家国企下属全资子公司担任董事长,每年各种奖金和福利津贴不少,后来暗自投资了一家私人企业,七搞八搞弄上市了,锁定期限一到,套现了事。于是,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在竞争对手血红的眼睛里,主动提出辞职,反正票子也捞够了。待上级单位做完离任审计就办妥了移民,带着一家老小跨洋移民到澳大利亚了。

    如果论钱,张家红也挣了不少,至少够全家用一辈子的,甚至包括她的宝贝女儿这一辈子。不过,她有件事就是想不通,一些早些年还是小马仔的,既不是像她那样有老公的好背景,也没有像她那样高的酒精耐受量,竟然转眼间就是某某上市公司的老总,比如纳斯达克、纽交所或者**创业板、主板,甚至是伦敦的AIM(伦敦证交所的第二板交易市场),这些人几乎是一夜之间摇身一变就成了亿万富翁。相较之下,自己挣的钱虽然不是张张见泪见血,也是一张一张挣来的,实在是不容易。

    后来在一次饭局上,她正为北京奥运大规模撤除户外广告、未来无所适从而焦虑,一个朋友给她出了个主意——学分众传媒,未来也弄一个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玩儿玩儿。于是,就有了这个高档写字楼卫生间液晶屏媒体的铭记传媒。

    廖晓兰在越洋电话中说:“第一轮烧完了?烧完就烧完了,又不是你的钱,反正你也没有少挣是吧,着什么急?你现在应该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才对啊!那个什么投资人老严,他投了300万美元,应该他急才对啊!我们都什么年纪了,又不是小青年,拼什么命啊!”

    廖晓兰的话,张家红听进去了一半。她心里盘算着,万一真的弄成了上市公司呢?那来钱多容易、多快啊!即使上不了市,再融钱进来不就可以继续玩吗?烧钱谁不会?

    她在电话中感谢廖晓兰的开导。人真是奇怪,在一起的时候明争暗斗,谁也不服谁,一旦分开,有了距离,却互相惦记,甚至可以掏心窝子。彼此都过了不惑之年,发现朋友还是老的好,不过,在北京真能让自己掏心窝、解这种深层次郁闷的人,还真是一个都没有。

    公司还得生存下去,怎么办?

    债权融资需要抵押,银行对待民营中小企业像看贼一样,一毛不拔。张家红的老公通过自己的特殊关系,也偶尔帮忙找个小型银行的行长,那行长答应得很痛快:“行啊,我们支持嫂子创业。”不过一落实,则遇到各类障碍,尤其是要房产、有价物品等质押,一个轻资产公司,拿什么做抵押?眼看着国企们像自家提款机似的纷纷往家里拿钱,他们这些创业者却只能眼巴巴地干看着,想大骂,但怒骂又有何用?张家红还一度抱怨老公是蜻蜓点水,不出力。

    那就继续股权融资吧!

    一位老朋友廖总帮助介绍了一家号称主流的人民币基金前来洽谈。这天,这家基金的合伙人带了一帮人过来,张家红接待之前专门跑到美容院打扮一番,精神焕发。张家红带着秘书何静、财务经理胡冬妹等三四个人,人数上基本与对方相等。介绍人廖总也是老广告人,他所在的传媒公司在**上市,国有控股,自然,这样身份的人介绍的基金不会差到哪儿去。来之前,廖总跟张家红说,这家基金公司很有钱,投了不少传媒行业的公司,非常有戏。张家红一听就来劲儿,手头正缺钱,她自然把这家基金当成大救星了。因此,一大早,她就安排办公室的人去买了五盆水仙花,摆上了一些新鲜水果,烧好了泡上等龙井的水,以示隆重待客博取好感。

    张家红拿下第一笔融资后,就毫不犹豫地租下这层八百多平方米的办公区。会议室比较敞亮,摆放着一张条形乳白色的大桌子。把客人引进了大会议室。他们陆续进了会议室后自然就形成了面对面坐的格局,似乎距离比较远。

    合伙人姓刘,一位与张家红年龄相仿的男士,他从进公司就四处张望,嘴角总是带着微笑,不怒而威。坐定后,彼此先是互相介绍各自的团队,并寒暄了一番。刘总喝口茶,抿了抿嘴,就说了一通话,把张家红说得一愣一愣的:“张总,来之前听我们的朋友廖总介绍过,也研究过,你们和分众传媒Busi

    ess Model(商业模式)相近,但也有创新,他们的cash flow(现金流)和

    eve

    ue(收入)稳健,相信你们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尤其是听到对你们的fou

    de

    (创始人)和team(团队)的介绍,虽然有些地方不是很完美,但主流还是好的,尤其是作为fou

    de

    的你,我们很满意,其他的team可以逐步完善。这次来,我们长话短说,希望你们能提供一份详细的BP(Busi

    ess Pla

    ,商业计划书),我们研究一下后就可以做DD(Due Dilige

    ce,尽职调查),再报IC(投资决策委员会)批准。如果顺利的话,两个月之后就可以close(结束)了。”

    张家红竖着耳朵听了半天,对方一连串的英语单词搞得她云里雾里。她有些懊恼,憋不住了就脱口而出:“刘总,我们都是中国人,还是说普通话吧!我这个人英语太差,大学也只上了个大专,当年毕业也不用拿什么学位,更不用考啥英语四级,就白话白说吧,免得误解您的意思。”

    张家红说完这句话后,刘总一愣,继而和身边的同事相视一笑。这一细节被张家红捕捉到了,这种带有嘲讽的神态让张家红有些不爽。

    接下来,对方问了一下张家红公司的财务情况,张家红说:“财务状况不错,净利润是正的,是吧?”她转头看向财务经理。财务经理先是点头,继而接话说:“净资产和净利润是正的,不过,收入构成里有70%左右为易货收入,包括什么高尔夫卡、健身卡、体检卡,以及***……”

    听完财务经理的一番话,刘总一行人的笑容逐渐僵化在脸上。刘总冷不丁地问:“张总,按照目前的进度,公司的现金还能维持多长时间?”

    “最多半年吧!”张家红事后经老严提醒,才知道这句话纯属没过大脑。

    他们又对视一眼,意味深长地一笑。这些细节被敏感的张家红捕捉到了,难道我说错了?唉,她有些后悔刚才说话太快。维持半年,会不会给我们压价?管他呢,丑媳妇总要见公婆的,越早了解越好,反正只要投资款赶紧进来就行。

    “贵公司目前还和哪些VC们谈?”

    “真正谈的没有,接触的倒是有几个,也就打了几个电话,说要过来面谈也没有来。”张家红说,“廖总对我们公司很了解,既然你们投资过类似的媒体,我相信我们公司适合你们投资。我的要求很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