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卷 第043章 亲自给杜娘上课

    北邙卷 第043章 亲自给杜娘上课 (第2/3页)

见一个人踩着踏板,前后摇摆,另一个人在送棉槽处负责送棉,由左至右,一朵朵棉花排进去,一刻不停。

    刘汉少并不知道历史上的轧棉机器是如何演变的,但是眼前这一个,应该能称之为“轧棉机”了。马均一边给刘汉少做介绍,一边还无不遗憾地说,人力有限,要不然他还能让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并且还说要试验跷跷板式,两个人同时带两台机器,比一个人带一台机器省劲……这娃也太狠了,大轮带小轮,滚轴都“嗖嗖”的,要是送棉的人不小心把手伸进去,估计都能出工伤。

    机械的材料与动力,已经成为阻碍马均发展的瓶颈,但是这些也不是刘汉少说句话就能改变的,慢慢来吧。看着马均的研究记录,从构思设想、失败总结,到成功经验、设计图纸,再到部件尺寸,使用方法,一切都详详细细,清清楚楚。这些无疑都是最宝贵的资料,甚至直接可以说成“财富”,因为它们将会被传承、发展下去。刘汉少很欣慰。括弧,这话刘汉少自己听着都觉得有点扯,但是真的很欣慰。

    工匠农家的老婆、老妈们遭遇了平生第一次集体失业,再也不用手摘棉花籽,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纺纱问题。纺锤与手摇纺车此时已经普及,但是刘汉少对它们的效率不满意,于是又给马均和他的团队下达新任务,研制新型高效的纺纱机。

    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珍妮纺纱机”的名字,刘汉少还是听说过的,可惜他不知道那个东西具体怎么玩,好像就是把纱锭竖着放了?于是把这个“窍门”也告诉马均,至于对他是否有帮助,就不关刘汉少的事了。

    这也充分暴露出刘汉少前生学渣小混混的真实面目,否则他就该知道南宋末年,有个叫黄道婆的女人,对纺织机械大力革新并取得丰硕成果。就连马均所制的轧棉机也与她发明的如出一辙,而自己现在正引着马均走上了一条黄道婆之路。

    …………

    杜娘不得已,回驻北邙山,不然的话,被外人知道,皇子的奶妈要生娃娃,恐怕会有人来找她谈心。

    戏志才进山也有段时间了,一直在当学生,首先要学的自然是汉语拼音和简体字,然后和任红昌学习管理学校、主持日常事务。就连沙妹儿的课,也常常去听,可怜这个自负聪明的娃,变得像个土老帽一样,觉得啥都新鲜。当然了,这个土老帽时期很短,随后便接替任红昌,开始主持学校日常事务。使得任红昌终于如愿以偿,得以回到史侯府,刘汉少的身边。括弧,主要是家里没个女人管,也不行,谁让杜娘忙活“百年大计”去了呢。

    史老道自然得跟着刘汉少一起呆在史侯府,可是从前刘汉少想进山,他总是提醒要注意保密啊,影响啊之类的,现在可到好,整天撺掇刘汉少,要么就自己找借口往山里钻。也真难为他,三十大几的人了,别人说不定都当爷爷了,他才开始自己鼓捣产品。

    刘汉少呢?

    最近也特别关心杜娘,谁让他吃过人家一口奶呢。秋老虎好像比夏天的太阳更毒辣,一层一层的汗,擦都擦不急。杜娘自然穿的也比较单薄,倒不担心走光,可是她现在这个体型,没人扶着,走路都费劲。原本那对兔子显得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