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奉为圭臬

    124.奉为圭臬 (第2/3页)

钞五千馀锭。

    永乐中,天下本色税粮三千馀万石,丝钞等二千馀万。

    嘉靖二年,御史黎贯言“国初夏秋二税,麦四百七十馀万石,今少九万米二千四百七十馀万石,今少二百五十馀万。而宗室之蕃,官吏之冗,内官之众,军士之增,悉取给其中。赋入则日损,支费则日加。”

    万历时,夏税,米麦总四百六十万五千馀石,钞五万七千九百馀锭,绢二十万六千馀匹秋粮,米总二千二百三万三千馀石。35xs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有明一代农业税自始至终的变化不大,考虑到人口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因素,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明朝的税赋其实是不断在减少。至于商业税,万历、天启想恢复矿税就被骂的一无是处,倒是一月皇帝和亡国之君被东林吹上了天,其中的玄妙众人自明。

    那么问题就来了,明朝的赋税低为何末年还会有农民起义?作者认为起义的原始动力是为了活下去。由于小冰川气候的影响中原地区的农业普遍减产,甘肃、陕西等地甚至颗粒无收,即便朝廷不向他们追加三饷,大量的流民得不到朝廷赈济还是会生变故,而此时明朝已经在辽东苦苦支撑,孙承宗甚至想把堡垒一直修到辽东腹地,从军事上来讲这是对付八旗劲旅的最佳选择,怎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朋友们会反问为什么明朝末年不能有效的赈济灾民,这得从公务员编制和税收制度说起。有明一代为了缩减政府开支,官吏的数量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当低的比例内,三杨时期虽有所增加,但文官总数也仅有两万左右,吏员的总数约为五万,如果再扣除供职于军中的文吏,真正管理地方的公务员不会超过六万人。

    我们可以做一道简单的算术题,把明朝的管理体系再形象一点。传统的明朝一般指两京一十三省,共约一千四百个县,去掉宣慰司、都司后,做少也还有一千一百个。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则,六万人分散开来每个县也只不到五十五人。这么点人要要负责税收、审判、治安、交通、教育、公共工程和社会赈济等工作,即便放到信息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