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攒珠聚球巧点梅花

    第十三章 攒珠聚球巧点梅花 (第2/3页)

。”

    “为什么?”这回问的是慕其琛。“一个仿品都这么贵?”

    “慕先生不是圈内人,有所不知。”唐阮解释道:“从古至今,瓷器本身就容易损坏,流传下来的名器更是有限。瓷器仿制看的是功夫,若是功夫到家,千锤百炼,要烧制出上等精品瓷器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瓷器圈子里,上等的仿制品也是很值钱的。”

    “就像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现存的虽然是临摹版本,却也依旧价值千金。”慕其琛说道。

    杜清川和王保平一干人点头。何止千金,那可是国宝级别的!

    唐阮指着那瓶子继续说道:“比如这哥窑,一直是神秘的存在。至今,我们都未找到过确切的哥窑遗址。所以,对于哥窑瓷器的仿制一直是仿制届的难题。能够烧制出如此精美的仿宋哥窑胆式瓶,又是紫口铁足,更是难得一见的珍品了。”

    “原来如此。”

    “但是!”唐阮忽地转变话头,看了杜清川一眼,发现他的脸色更加深沉了。

    慕其琛不怎么清楚这些内行门道,只见唐阮四指并拢,这才发现她手指修长,较之一般女子的手骨纤细似乎要更胜一筹。

    “攒珠聚球,巧点梅花。”王保平低呼一声。

    “不错。”唐阮屏气凝神,将手指伸入瓷器内壁之中,继续摸索。

    “什么意思?”慕其琛发现这个小小的瓷器身上,隐藏着太多他从未见识过的门道,让他不由得有了浓厚的兴趣。

    “攒珠聚球是哥窑最令人称道却最易忽视的特征,仿制品要做到这一点,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唐阮简单的回答了一下。

    杜清川继续补充道:“攒珠意指哥窑器中之釉的气泡细密仿佛一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物的内壁和外壁或者内身和外身上,而真正流传下来的哥窑,釉内气泡不仅仅是攒珠而已,还有一种比攒珠稍大一点的球,这就是聚球。”

    慕其琛一脸惊叹。

    唐阮接着杜清川的话开口:“球比珠大,也就是说,哥窑有两种大小不同的气泡,而它们的气泡排列形式并非间杂错落,而是比较整齐的排列在一起,而且聚球式的气泡要较之攒珠气泡少的多,一般会以圈形排列在器物内壁,就像是一个很厚的环一样,可以说,攒珠聚球是当之无愧划分真假哥窑一条必不可少的依据。”

    “也就是说,我们面前的这个瓷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