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京城鬼谋姜诩

    第十九章 京城鬼谋姜诩 (第2/3页)

把它作为御酒,亲自提笔给替匾“性月恒明“四字,作为酒馆的金字招牌,经久不衰。

    令人疑虑的是,酒馆掌柜在京城中一夜间销声匿迹,居然连部分的酿酒配方也流传出来。酒馆变成了酒楼,新掌柜换了旧掌柜。

    一代新人换旧人......

    枯槁儒士笑容玩味的眺望天际,喃喃:“世子和大将军也该回来了。”他捏住手里的酒杯,把玩,继续道:“想来世子也有十一岁了。”

    “呵”枯槁儒士呼出一口浊气,再一把喝净杯中酒,自嘲道:“一个人的玲珑山,寂寥得狠。”说完,酒净人入眠。

    长安中名士有好事者,骊阳一统后便将前五百年春秋诸国的各家诸侯幕后通晓权谋,治政治国的十位谋士按事功名迹,定名“春秋十谋”,同时又以围棋黑白作为两分,分为阴谋与阳谋共十位大家,论子数排名。传参与评定的人中有位青衫名士在对大将军徐芝豹麾下的谋士姜诩作议时,一口气浩浩荡荡的在棋盘上捻黑子落棋,足足放了半面棋盘,那位名为姜诩的枯槁儒士一人独占黑子一百八十子中,一百六十七,是为”鬼谋”。

    陈世墨与一袭红衣儒衫的白发老人刘业离开蜀中西行至庐山,一路上陈世墨与这位“神仙”般的老人交谈才发现,老人在庐山上创有一座书院,名号”白鹿”。听到老人自报门路的陈世墨在天上就昏昏欲眩,才知自己得到的是多么大的福祉。

    白鹿书院与长安中的东林学宫并称骊阳两大书院。不过相比国都长安的东林书院,白鹿书院就略显寒颤了些。东林学宫享有“替国输栋梁奇才,同黄河涛水,绵绵不绝”的美誉,故骊阳朝廷大多文官武官皆是出身东林学宫。而白鹿书院自建院百年来,不过也仅仅是出了一个在骊阳朝廷司职礼部侍郎的孔融。

    除此外,白鹿书院就再无其他建树。甚有从长安传下来的流言蜚语,言白鹿书院不配与东林学宫齐有两大书院的名号。更有在东林学宫求学的学子妄言:”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

    庐山山巅,寻常无人问津的白鹿书院,今日变的有些热闹。说是替人去看鱼借故远游的院主刘业回来了。听闻消息赶赴山脚的,有书院夫子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