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观署衙众人称奇品妙因黄谏留记(下

    第十四章观署衙众人称奇品妙因黄谏留记(下 (第2/3页)

信,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可以做到这三点,就算是学习过了。以夫子的眼光看来,个人品质修养比所谓的学识渊博重要多了。

    所以说读书的第一个目的是学道,是完善自己。

    完善的途径就是读书和学习。荀子在《劝学篇》中阐释得非常充分,“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君子之学从耳朵里听进去,要把它留在心里,然后还要把它体现到行动中去,他的四肢和他的动静,一言一行,因此他说的话他做的事,都可以成为人们的榜样。反过来,小人之学,是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这样的学问怎么能够使得他的七尺之躯完美呢?所以他接着讲,“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君子希望完美其身,而小人之学不过是交易用的,所以他耳朵里听进去嘴里就说出来了,只不过是一个贩卖,对完美他的七尺之躯一点儿没有用处的。所以为己之学就是来完善自己的,完善的途径就是读书和学习。

    所以学习的根本目的,应该是成为“大人”,

    怎样的人才算是“大人”,孟子和学生公都子有一段对话,可以说是点明了问题的根本:公都子问曰:“均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均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学习的根本目的,应该是成为“大人”,让人可以跟随心的方向而不是跟随物质欲望沉浮不定。学习,就是要“求其放心而已矣”,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根柢的人,这个根柢,就是德行。有德行的人就会要以天下为己任,要有担当。

    大家听得津津有味,都觉得受益匪浅。

    晚上,鲁麟悄悄问鲁鉴:“阿爸,人们说黄大人能考中探花是因为服了狐仙的仙丹,这是真的吗?”

    原来,庄浪流传,黄谏小时,喜欢玩耍,疏于读书。一天傍晚,一小女孩敲响黄谏家的门,黄谏开门,女孩说到庄浪寻亲,迷失了方向,看能不能借宿。黄谏家就收留了这位女孩。女孩很勤快,第二天早早起来,就将黄谏家的院子扫干净了。她自己说,姓胡,在黄须沟一带居住,母亲在城里给人家当佣人,她来寻母,不料却失了联系。这女孩不仅勤快,而且聪明,在她的影响下,黄谏一改往日的疏懒,勤奋读书,进步很快。不过几个月后,黄谏又故态复萌,读书不见进步。原来,小女孩的妈妈找到女孩,将她带走了。

    时光飞逝,匆匆就是几年,黄谏父母为他找了一位名师,但黄谏嬉戏之心不改。一天,趁老师不在,黄谏跑到城东的青龙山玩耍,这一跑就是好几里地。却看见路边一大户人家有一个非常精致的花园,黄谏按捺不住好奇,走了进去,景色果然不同寻常。谁知,就在小园拐弯处,却遇到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黄谏大为惊奇,细看竟然是当年收留的胡姓女子。两人分诉别后情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