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初出茅庐 第020章 各方心思

    第1卷 初出茅庐 第020章 各方心思 (第2/3页)

做说客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给朱由检。

    朱由检听后沉思良久问道:“那阁老以为那杨鸿章是否会就此离开北直隶回去浙江呢?”

    “当是不会,毕竟朝廷有明旨要求他率部牵制清军。他如今是朝廷命官不再是民壮。只是如此一来没有城池做后盾怕是难有作为。或许他会去卢建斗那里吧。如果能够顺利与卢大人汇合,或许卢建斗能够如虎添翼。”

    “阁老,朕从来不怀疑卢建斗的中心,但这次屡战屡败以至于军心涣散,就算山西、山东几个镇的兵马全部到来,如何跟清军决战?”

    “皇上,论战略臣或许略胜卢大人,但论将兵和前线战斗以及个人勇武臣不如卢大人多已。”孙承宗明白皇上朱由检又要旧事重提希望自己顶替卢象升总督天下勤王兵马。现在内阁那些辅臣们也是个个盼着自己出外。他们可不是从国家需要的角度,而是觉得自己威胁到他们的地位。原本朝中大臣们对皇上朱由检重新起用孙承宗是很有意见的。但奈何人家是带千余清兵人头入京的。现在高阳再次大捷,算是让孙承宗的地位更加稳固。

    但是孙承宗也没有想到一直对自己唯唯诺诺的王乐年却突然一反常态与杨鸿章对着干。杨鸿章的傲慢孙承宗是深有体会的,王乐年如此肯定不会继续在高阳逗留的。他不认为王乐年能够守住高阳。尽管在此之前也不认为杨鸿章就一定能够坚守高阳到最后。但是王乐年显然小看了杨鸿章等人的战斗力,高估了他自己和高阳民壮。不过如今他身在京城对高阳县城的局面已经是无能为力。

    很快孙承宗和朱由检的思路再次被前线的战报打算。这次是卢象升和高起潜的。卢象升在奏章中弹劾高起潜胆怯畏战不前,不听调遣,拒绝与天雄军配合围攻多尔衮。以至于天雄军不得不以全部步兵面对七八万清军骑兵。而高起潜则痛诉卢象升见死不救以至于关宁军身陷重围损失惨重。

    对于这种前线将领的互相推诿,朱由检也是有经验了,那就是谁也不能信,谁也不理睬就对了。

    让朱由检头痛的是内阁那些老头子见到这样的奏章必定旧事重提,无非就是卢象升作战不力应该就地免职,甚至押解入京。至于接替人选,朱由检甚至不用问都知道杨嗣昌一定会大力推荐孙承宗,然后薛国观附议……

    接下的内阁辅臣们到来之后讨论了一些什么朱由检根本不关心,他很好奇同样是大明子民,为什么吴阿横挡不住清军几天,为什么天雄军和关宁铁骑在清军面前也是看起来那么不堪一击。那个偏偏没有行伍经验的杨鸿章带着四五百人就敢拉着福建水师的大旗将五六千正在内地劫掠的倭寇吓唬成为了惊弓之鸟。而且数千人准备临走的时候铤而走险,却被他带人破解了。

    按照松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