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虔诚问道

    第六十九章 虔诚问道 (第3/3页)

了一下,目光慈祥地瞅了祥子一会,接着说:“当年,释迦牟尼佛灭度时,弟子阿难就请示过。

    他问佛:‘佛陀在世时,我们以您为师;佛陀灭度后,弟子们以谁为师?’

    佛陀说:‘以戒为师,以苦为师。’”

    见祥子,以好奇而又敬服的目光,注视着自己。

    老道长淡然一笑,说:“你是奇怪我是修道之人,咋会讲些佛门的事?”

    见祥子折服而又欣喜地点了点头,老道长慈悯地瞅了祥子一眼,说:“你是佛门中人,所以,我要赞叹佛,增加你修学的信心。

    其实,佛道两家的好多理论都是相通的。

    佛道两家,都向世间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儒家教人以礼,无礼而耻;

    道家直推因果,让人生畏;

    而佛家则教人找回自性,以求脱离六道,永超生死。”

    说着,拉起祥子的手,两人对坐在蒲团上。

    祥子真诚而又充满好奇地说:“请问道长,佛经上讲,只要具备信、愿、行三资粮,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古大德还说‘万修万人去’,这是真的么?”

    老道长听说,目光平静地凝视了祥子良久,才低沉而又缓慢地说:“生疑了?”

    顿时,祥子的心,像被木棍戳似的收缩般的剧疼,面显惭愧的垂下了头。

    老道长唱声“无量天尊!”

    接着说:“佛经所说的‘信’,是指相信自己本来是佛,相信按照佛所说的方法修学,就能往生不退成佛。也就是自信信他。

    ‘愿’是指至心切愿,其中不参杂任何杂念,惟愿求往生,不做别想。

    ‘行’是指自己的行持,要和佛说的一样。

    佛让我们做的,努力去做;而佛不让我们做的,坚决不做。

    果能如此,必是万修万人去。”

    老道长顿了一下,深邃睿智的目光,平静地注视了祥子一会,接着说:“佛经上还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也就是说,往生极乐世界是有条件的。

    并不是有口无心地念几声佛号,就能去。

    要想将来作佛,必先当下做好人。

    而做好人的标准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和《十善业道经》中要求的诸项。

    否则,除非你有特殊的因缘。除此之外,要想作佛成道,别无他途。

    今人根性远不如古人,单靠劝善,难有显效。

    所以,宣说《感应篇》,就显得尤为重要。

    让人明因果,而不敢肆意妄为。

    《感应篇》的重要,如文昌帝君所说:‘今劝世人,每日诵太上感应篇一遍,遵以修行,及书写一帙日夕瞻视。

    依此修行,行之二年,万罪消灭;

    行之四年,百福皆集;行之二十年,子孙为卿相;

    行之三十年,注明仙籍;行之五十年,天神恭敬,名列仙班。’”

    祥子,敬服地注视着老道长。所说的每个字句,都深刻于心。

    暗自决心:为了父母,更为了自己,定要往生极乐世界。

    静默了一会,祥子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嗫嚅道:“请问老道长,修佛人目标是往生极乐世界,修道人也会去极乐世界么?”

    老道长捋须一笑,说:“先祖为天尊,修道者业成之后,须往天上侍奉先祖左右。

    至于日后是否往生别处,要看个人机缘。

    不论往生何处,都必要修成制心一处的功夫。

    此功成熟,若想往生极乐,也只是一念十念便得往生。”

    祥子精神一振,忙问道:“咋样才能修成那种功夫哩?”

    老道长凝视了祥子良久,才用缓慢的声调说:“看得破,放得下。”

    一阵清凉的静默后,老道长接着说:“你只要看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逐渐放下心上拉拉杂杂的闲事,久而久之,你心里就仅存阿弥陀佛一念。

    其他诸念,就如同烟露,随事生念,事毕念消,丝毫不落痕迹。

    若真如此,何愁不能往生极乐。”

    老道长一席话,让祥子如醍醐灌顶,身心感到一阵清凉自在。

    同时,长期积留在心中的淤积,也像是霜雾遇到了阳光似的。一时间,消失得悄无踪迹。

    祥子在庆幸之余,正暗暗地打开心扉,准备尽情地吸收,那来自老道长的雨露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