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回: 误国臣误荐忠良,多变君再变主张

    第六五回: 误国臣误荐忠良,多变君再变主张 (第2/3页)

廷所用。

    满朝荐冥思苦想,数月后终于思得一计,遂写信给吴履,叮嘱他如此这般去做。吴履得信后,秘密找来荆家四兄弟,将其安插在府内做事,对外谎称是远方亲戚,过了一年多,吴履见荆家兄弟果有大才,遂向吏部举荐四人,吏部直道是吴履关照自家亲戚,也就行下公文,派四人到庐江做官。荆家兄弟不负吴履厚望,隐瞒了与曹印的师徒关系,在庐江兢兢业业,果然将境内治理得井井有条,声誉传至朝廷,吴履大喜,决定寻机再救曹印。

    一个月后,紫禁城武英殿外。

    李邦华叮嘱四荆道:“一个月前,户部尚书吴大人本欲举荐他人,是我在皇上面前力荐四位,今日面圣,四位当把握机缘,莫要让皇上失望,白白毁了大好前程。”四人谢道:“大人大恩大德,学生四人没齿不忘。”

    进了乾坤宫,行了大礼,崇祯帝见四人儒雅,龙颜大悦,道:“想不到四位少年英才,能将庐江县治理得如此安定,真是我大明之福。”李邦华见皇上夸赞四荆,露出一副意气洋洋的神态。

    荆悝道:“太祖皇帝制《大明律》,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又做《大诰》,定五刑,编写成书,刊布中外,此乃安邦之基,强国之宝也。庐江境内清平,百姓安定,乃拜太祖皇帝所定律法所赐,又赖皇上圣明隆恩,我兄弟四人只不过严遵法度而已,何功之有?”

    荆鞅道:“庐江百姓都道:‘大明律法严明,我们衣食无忧了。’也有人道:‘当今圣上能行太祖之法,我们谁还去跟随贼寇流窜,即使贼寇拿刀架在脖子上威逼,我死也不离开庐江。’可见,庐江安定,全赖我大明律法之神效。”

    崇祯嗟咨言道:“四位爱卿不必过谦,话虽这么说,可太祖律法虽好,也需要人来推行,全国那么多府、州、县,各级官吏都行太祖之法,为何独独只有庐江治理得好?况且,我记得太祖皇帝留有遗训:‘天生蒸民,不能无欲,欲动情胜,诡伪日滋。’太祖之法已过两百多年了,如今民欲贪婪,礼义全无,贼寇四起,君臣大道乱矣!四位爱卿能将庐江治理好,又不居功,甚好!”

    荆斯道:“皇上,流寇之乱,并非人欲之错,也非太祖律法年久失效之故。人,皆有贪欲,贼寇有,良民亦有,甘陕饥民有,庐江穷汉亦有。其他各地虽说也推行同样的律法,但行法不严,犹如无法,我兄弟四人为政,唯谨行法度而已。由此可见,庐州与其他地方,治与乱的根源在于法之行否。”

    荆斯这话,引起了崇祯帝的极大兴趣,帝倾身向前道:“四位爱卿如何实施太祖之法,说来听听。”

    荆非拜道:“禀皇上,臣等四人将个‘法’字当成皇上,将个‘律’字看成九鼎,《大明律》三十卷,四百六十条,两万八千七百四十五字,一法一律,一词一字,臣等均视为至宝,有若皇上圣旨,不敢擅改半字。倘若有人违了律法,在臣四人心中,此人即是背反太祖遗训,违抗皇上圣意,不管他是官是民,是贵是贱,是江湖豪强还是羸弱百姓,也不管他所犯是杀人放火还是偷鸡摸狗,即便是偷了一根丝线,抢了一棵白菜,骗了一粒芥子,臣四人都一视同仁地将他抓捕归案。如此,境内恶棍、流氓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法不可犯,律不可欺,违法必被捉,犯律定遭擒,因此庐江自然清平,百姓自然安定。”

    “好,好,四位爱卿果是贤才,”崇祯帝龙颜大悦,几近手舞足蹈,又对李邦华推荐四荆大加赞赏,欣喜道:“李爱卿,我大明有荆家四兄弟这样的人才,何愁天下不太平。”

    李邦华连连点头道:“皇上所言极是,臣斗胆推荐荆家四兄弟入朝为官,为皇上效力,为大明效力。”

    荆悝拜道:“惭愧,臣兄弟四人只学得恩师才学万分之一,治一县一州尚可,若要入朝为官,臣四人万万不敢。”

    “恩师? 爱卿恩师是谁,在哪里?他为何不出来做官?”崇祯大喜,急切追问。

    荆悝道:“臣恩师姓曹名印,精通历朝历代律法,对管仲、李悝、商鞅、吴起、李斯、韩非、王安石之法颇有研究,可以说是千古难得的法家奇才。我们在庐江所为,全是学自恩师,可惜,我兄弟四人刚刚拜师不足半年,才学了点皮毛,恩师就被人陷害入了大牢。”

    李邦华大惊失色,不禁暗暗叫苦,自己苦心推荐来的四荆,竟然是曹印的学生,倒霉,真倒霉,我怎么事先不打探明白就贸然推举此他们,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崇祯帝先诧而后喜,心想曹印的学生尚且如此贤明,他本人定然是个卓尔不群的天下奇才,朕不用他,更待用谁?当即传旨:“传朕旨意,赦免曹印之罪,圣旨到日,即刻赴京,听候重用。”

    皇帝金口玉言一锤定音,李邦华虽然不服,但也不敢多言,只得强着笑脸奉承:“皇上圣明。”

    3

    李邦华一连数日耿耿于怀,好不郁闷。

    这天在府中后花园赏花解闷,忽有家丁来报,大理寺审刑司常自裕求见,李邦华回到正堂,二人寒暄一番,落座饮茶。常自裕见李邦华面有愁容,知是为曹印复出一事,乃道:“尚书大人可是为皇上启用曹印一事苦闷?”

    李邦华捶桌叹息道: “想我堂堂大明天朝,却要启用犯人来朝为官,岂不让人笑话。”

    常自裕道:“大人中了吴履奸计,当思应对之策,不可听之任之。”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