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经商

    第18章 经商 (第3/3页)

小七八条街道,有药铺、绸缎铺、珠宝铺、熟食铺、餐馆、戏园子;街道边的摊位上,又有算命打卦的,卖旧衣服的,耍把戏的,剪纸画的;城边又有一个卖各种农产品、菜蔬之类的市场。单葫芦卖柴,也是在这里。

    姚黑儿趁着单葫芦卖柴的时间,在东荫城中乱走乱看,究竟什么才是山民们需要的?究竟什么才是山民们多余的,而东荫城中的百姓缺少的?

    盘旋良久,略略有了些主意。

    姚黑儿做的第一笔生意,是等单葫芦卖完了柴之后,在东荫城边一个简陋的窑厂,进了一些瓦盆、陶瓮、碗盘等物。这是姚黑儿搬到单家村时,最迫切需要的东西。

    窑厂中还有一些略显精致的碗盘,但价格要高得多,山民们一般也不会用。

    从东荫回来的第二天,姚黑儿便驾着牛车,在附近的几个村子里,兜售这些货物。这些粗笨厚重的陶器瓷器,确实是家家户户都少不了的,偏又是自给自足的山民们,自己不能制造的,姚黑儿只略加了一成价格,比市集上还要便宜一成,又送到了山民们的门口,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有的山民,因为没有银子,便拿了家里的山货,诸如打的野兔皮、菌类、晒干的野果、草药等来交换,姚黑儿也照单全收。

    卖完了陶器瓷器,姚黑儿第二天又驾着牛车,将山民们用来交换的野兔皮毛、菌类等物,拿到城中卖了。

    最终盘点,姚黑儿赚了二两银子。

    虽然很少,但姚黑儿走出了第一步。

    第二次和单葫芦一起进城的时候,姚黑儿又买了一匹壮硕的牡马,一辆车。马比牛的速度要快的多,但马不能犁地,好在,姚黑儿家里并没有地。

    从此,在单家村到东荫的道路上,常常奔跑着一匹矫健的白马,拉着一辆无蓬的大车,车上坐着一个瘦弱的身影。

    东荫城中的陶器、布匹、粮食、木器等,源源不断地被运到山村,山村中的山珍、野味,被源源不断地运到东荫。单家村附近的几个村子跑过来了,姚黑儿就绕着东荫城的四个方向,往别的村子里去售卖,也常常因此不得不露宿在外。在马车上铺一床被褥,就成了姚黑儿的流动旅馆。

    一个月下来,姚黑儿赚了十五两银子。

    脸晒黑了,皮肤粗糙了,手裂了口了,嗓子也粗了,姚黑儿真的像个男人了。

    可是,离目标还是差的太远,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