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长安(6)

    第六章 长安(6) (第3/3页)

所有人看见时,原本就心情复杂的诸人面面相窥,

    虞公三剑的名头可谓响彻古今,什么帝王将相在这三把剑面前什么都不是。

    得天子剑者得天下,天子剑能震慑九州,令四方归心,天下安居乐业,祖上齐桓公就拿到过天子剑,最后死于天子剑。

    元戎克天子,佩天子剑的项羽可是和持元戎剑的韩信斗兵斗阵四年之久,最终项羽自刎乌江,自此死于天子剑下的国君就有四人,齐桓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西楚霸王项羽。

    宰相剑,孙武、韩信、诸葛亮无一例外皆是当世辅国之栋梁。

    传说此三剑会自行认主,韩信打败项羽之后,天子剑与元戎剑一同消失了,应验了欧冶子“元戎克天子,天子克元戎”的谶语,剩下的宰相剑在诸葛武侯去世后就自行离去毫无踪影。

    厅内,紧紧是看见木盒上的两个字,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像要窒息一般。没有其他的声响,每个人只能听见心脏飞速的跳动。

    姜歌太矮,刚刚够长案的高度,看着所有人表现出来的异样表情,少年好奇便偷偷走到案边一双手撑着案面踮起脚尖想要看看被翻转过来的木盒上有什么,姜歌看着木盒上的细细纹路,还有那两个用大篆写就的元戎二字时,心中似乎被什么牵引一般,不自觉的伸出手摸了摸“元戎”两个字,小小的手指摸到戎字时感觉到有一点凸起,随手按了下咔嚓一声,似乎房门的栓锁被打开一般,木盒朝上的那一面木板从中间自动分开。

    瞬间屋内光芒四射,亮如白昼,百步内的所有暗影卫无不看向祠堂方向,那一闪而逝的光芒在每个人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随后主事人立马反应过来传递信号,监视范围扩展到一百五十步,见四周没有丝毫异动,才稍稍缓了口气,吩咐所有人不可放过一点可疑之处。

    祠堂议事厅,一闪而逝的光芒仿佛光阴长河一般,每个人都在极短的时间内看到了无数个破碎的镜头,最后定格的一副画面就是此时此刻的姜家祠堂议事厅,所有人的动作表情毫无差别,只有姜哥变成了真正的潇洒少年,俊俏的脸上满是坚毅,左手持一把浮雕九龙的银色长枪,背后背着如木盒内一模一样的元戎剑,剑鞘上刻着的廉、果、智、信、仁、勇、严、明八字清晰可见。

    姜善一率先清明过来,激动的手颤抖的厉害,迅速拿起木盒内的三尺长剑,左手握住剑鞘,右手握住剑柄轻轻拔出。

    随着剑身与剑鞘摩擦发出的嘶...嘶...声,元戎剑脱鞘而出,剑身三尺有余宽三指,通体亮银,剑刃寒光阵阵多看一眼如坠冰窖叫人不寒而栗,剑身中间部位有银丝细纹分布,犹如极简的江山山水图,似有大岳巍峨,也像有大渎奔流。线条简洁却气象恢弘,像是那一国山水皆藏于剑中,江山社稷,一剑足以。

    握在手中顷刻间就感觉全是冰冷的姜善一立马还剑入鞘,轻轻的放入盒中。随即转头看向长案上那个长出元戎剑盒快一半的深红木盒,双手轻轻的转动木盒看是否如元戎木盒上一样刻有古字。

    在姜善一翻到第三面的时候木盒表面赫然出现如元戎一般的两个古朴大篆“绿沉”。

    姜善一心中咯噔一下,回首看向供奉台上右手边挂着的那副画像,见画像中姜维身披亮银铠甲,手持长枪腰挎宝剑,傲然而立,说不尽的英姿飒爽。那手中的长枪便名为“绿沉”。疆场上姜维一杆绿沉所向睥睨,同五虎上将赵云的龙胆亮银枪不相上下。只是宝库中珍藏的有一杆绿沉枪,代代相传并未流失过,姜善一满眼疑问的看向同样不知所措的姜真。

    “阿福快去宝库将绿沉取来。”姜真满脸焦急的吩咐道。

    厅内各人心思一般,难不成盒子内的绿沉才是真的,宝库传承下来的那杆只是赝品?

    姜歌惊叹元戎剑的古朴神秘,更好奇另外盒子里是不是装有名为绿沉的长枪,可看着木盒的长度猜不到五尺,那杆绿沉自己是见过的,少说也有七尺有余。好奇的姜歌围着桌子转了一圈来到长案的另一面,刚好可以伸手够到木盒的表面,同样在摸到绿沉两个字的时候有一个细小的凸起,姜歌轻车熟路轻轻按下凸起,在听见木盒发出咯吱两声后狭长的木盒自行打开。

    众人看向盒内,只见两段长短相同估计三尺有余通体呈幽绿的枪杆,看上去并不是宝库那杆枪一样用的精钢,枪身泛着幽幽的绿光,表面光滑如镜,仔细看去似乎枪杆内部隐约有金丝汇成的九条造型各异的飞龙,旋转枪身看的尤为清晰,整个枪身如幽绿琥珀一般对着灯火看去影影约约能看见飘荡的火苗,似九渊深潭一般,九条金龙层次不齐纵横交错。众人这才肯定宝库那杆定是赝品无疑,只有这奇特的构造才称得上绿沉二字。

    两段枪杆中间平放着一把长约尺余的幽绿菱形枪头,枪头下有三寸亮银金属紧密相接。菱形枪头如枪身的材质一般,深潭墨绿像极了一整块巨大宝石切割而成,成菱形的枪头中间厚四边薄,从最边上的几乎透明的翠绿逐渐看向变为墨绿的中心,漆黑一片,对着灯火看去枪心有一颗珍珠大小的翠绿圆珠,似乎是那茫茫黑暗的夜里闪烁着一颗翠绿的星光一般,生气盎然。

    姜善一细细查看了枪头及两段枪杆,左手拿着枪头,右手拿着一段枪身,将那段枪身上端突出的部位插进枪头下方的精钢下部的孔洞,只听见“叮”的一声枪头及中间段枪身融为一体,紧接着姜善一把枪位那段的孔洞对着中段枪身突出的那部分吞了进去,又是“叮”的一声枪身稳固,精妙的结构链接着三个部位,丝毫没有松动,固若金汤。

    第三节枪身下方也就是枪身最后的那部分依旧有亮银色的金属打造的锥子型枪尾,尾部锥子尖头寒光一闪,要是被这枪尾戳进身体绝对会是一个血窟窿。

    姜善一将沉绿笔直竖立在地,锥子枪尾瞬间没入地板内,随后姜善一轻轻举起整杆绿沉,不太重,并没有那杆精铁打造的绿沉让人挥舞的吃力,似乎这杆绿沉仅有三十斤左右,那些健壮的习武之人可能会觉得有些轻,不太趁手。但是寻常人却可以正常的挥舞起来,轻便灵巧不笨重,战争之上可以节约不少体力,难怪前辈姜维在战场上所向睥睨。

    姜入蜀、姜起吴、姜北魏以及姜真眼睛都快瞪出来了,看着如宝石一般的绿沉,越看越像琉璃一敲即碎。会不会有种可能,绿沉本就有两杆,一杆珍藏,一杆上阵?

    姜哥走到姜善一身边,伸手抚摸着绿沉枪身,光滑的表面手感奇特,就像父亲抱着自己的感觉一样亲切浓厚,姜哥爱不释手的上下摩挲着枪身,没有人注意到,姜哥的小手触摸到枪身的时候,枪内的九条金龙似乎活过来一般,眼中不在灰暗,而是光彩夺目神采奕奕。枪头内的绿珠也微微变亮。

    不多时福生取来了藏于宝库的那杆绿沉,虽然看上去威武不凡且用料和锻造都堪称精品,绝对是一杆利器,但绝对称不是神兵,在新绿沉的旁边一放,顿时就给比下去了,像腌菜一样,皱皱巴巴毫无生气。

    众人继续仔细的查看了名为“绿沉”的祖传神器,又再次勘验了名为“元戎”的上古神剑只是除了姜歌可以抚摸不觉寒冷外,其他人刚刚握在手中不到盏茶功夫便会有彻骨寒意袭来。

    姜真吩咐姜善一两件神兵收入木盒以待好生保管,谁知道那杆已经拼接成型的绿沉无论如何也无法拆分。

    不得已姜善一最后还是亲自扛着绿沉抱着一个放着元戎剑的木盒以及之前装绿沉的木盒有些蹒跚的走出祠堂,至于去往何处除了姜善一之外没人会知道。

    这一夜突然降临的两件神器太过突兀,姜哥的境遇更是离奇,让众人感觉不可思议外更是满心杂乱。

    那一刹那的时间长河最后定格的画面除了姜哥看到之外,其他几人均看的仔细,有一个模糊画面大家都没有说出来,满地的烽烟与几百万颠沛流离的百姓。

    如今尚且年幼的那个孩子,未来会不会如画面中显现的那般,手持绿沉,背着元戎剑踏入分崩离析烽烟四起的中原大地?

    结果会如何?

    没人知道。

    只是这些老人都知道。

    世事无常,巨大的转折即将到来。

    也许五年,也许十年。

    姜家必须传承下去。

    而那个坚毅的小童会不会如传说中那样,在乱世金戈铁马中有所作为?

    也许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等不到那一天就会离开。

    可他们依然觉得。

    可以争上一争。

    眼神清澈的小童,

    想必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纵马山河,

    踏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