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长安(7)

    第七章 长安(7) (第3/3页)

    在长安的日子过的悠闲,姜歌偶尔会要福伯陪着逛逛长安城繁华的街道,尝尝长安的名菜小吃。去往那些酒肆听听贩夫走卒的划拳骂娘,也会去数一数二的酒楼看看那些名士风流的高谈阔论。

    清谈之风最盛是长安,往往流传开来的名词佳句皆是从这些大大小小的酒楼产生然后随着酒香飘向远方。

    姜歌也去过城外的姜家庄园几次,整个庄园像座小型的城池,城墙不矮,瞭望塔,烽火台一应俱全。还引入了旁的河水流入城墙外三丈有余的护城河,城中不仅有引入活水的阡陌沟渠,每隔一段距离都会有一口幽深水井。

    整个庄园除姜氏族人一百来人,其余全是依附在宗族世代生活的家兵佃农,还有一部分逃难而来为了生存自愿为奴的仆人,这些人加在一起约有五千人。加上常规的五百武卒护卫,在长安周边已经算一等的势力了。整个庄园种植近五万亩上等粮田,就光粮仓就占了整个庄园五分之一的地方。听福伯介绍,若是遇见流匪作乱根本就靠近不了庄园,成建制的军队没个四五千人攻不破这座坚固异常的小城池的。也没有谁会真的为了攻下一个庄园舍得损失数千精锐的,算不过账,铁定的亏本买卖。

    姜氏庄园负责人是族老姜北魏那一脉的分支,主事姜奎与姜歌同辈,是姜善一的子侄辈,四十岁出头正直壮年,生的孔武有力,一身的腱子肉黝黑发亮,一看就是每日操练的练家子。姜歌虽然年幼,在辈分上姜奎还得喊一声姜歌叔父,在等级森严的氏族里家主地位超然,所以,所有姜氏子弟见到姜歌均是称呼少主或者少爷。姜歌见过姜奎也听福伯介绍完,内心有些尴尬,真要叫这么一个和自己父亲差不多岁数还一身肌肉的猛男叫自己叔父,总感觉有些难受。虽不情愿被称呼少主或者少爷,但毕竟习惯了,姜歌自己还是喜欢听那个快要满百的族老姜真叫自己姜歌儿,觉得亲切自然,也没有那么拘束。

    日子过的很快,不知不觉的在某一天早上姜歌推开窗时,窗外已经银装素裹雪白一片。

    冬天似乎来得比往年又早了些,姜歌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想着今年的除夕父亲一定回来长安陪自己吧。心中想念,姜歌迅速穿好衣服走到书房,吩咐照顾自己起居的丫鬟备好火炉,自己要写封信寄给父亲,询问父亲何时来长安,孩儿想念父亲了。

    年关将近,姜府换上了新制作的大红灯笼,门槛上都贴上了喜庆的红色对联,花园里的枯树枝上也用红色的绳子挂满了小红灯笼和红色福袋,每个福袋里都会有两枚铜钱,风吹动树枝摆动这些福袋便会听见叮叮咚咚的声音,在姜家这叫做“响头”,预示来年心想事成,家族里的小孩前来守岁都会去摘取一个福袋挂在腰间或者手腕处,肆意奔跑打闹时都会传出清脆的声响,喜气洋洋。

    只不过,那些同辈的少年从不敢靠近自己或者邀请自己一同玩耍,见着自己都会远远停步学着大人模样欠身抱拳尊称一声“少主”。而自己身边总会有福伯跟着,还会有好几个家仆跟在福伯身后。

    其实姜歌内心里是真的想学那些孩子一样,肆意的奔跑,在雪地里打滚,不再憋屈的学大人一样坐而静如钟,立而如松。

    姜善一见到自己儿子的信后双眼湿润了好半天,才写了回信告知了具体时间,信中老父亲言辞温柔,免不了诸多叮嘱和唠叨。

    除夕将至,姜善一如约回到长安姜府,一行马队浩浩荡荡数百人,所有人都知道这一车车的箱子定是装满了送给少主的新年礼物,搜罗的各自玩具书籍不在少数,吃的穿的一应俱全,都是价值不菲的东西。即便价值连城,对于姜家来说也只能算是些许浮财而已,关键还是父亲的心意才最珍贵。而对于姜歌来说,只要父亲能来长安就是最好的礼物。

    晚间姜善一和姜歌用过晚饭后就进了书房,近期发生的家族大小事姜善一都会一一说与姜歌听,至于姜歌能否全部记住且听懂其中关窍重点就看姜歌自己的了,姜善一不希望拔苗助长,但作为一家之主,不得不从小就要接触家族的管理事项,大到重要决策,小到一家商铺的年岁结余,事无巨细。

    姜善一说的很慢,姜歌听的也很专注,相比那些诗词歌赋,姜歌更喜欢听父亲温言细语的讲述家族经营的大小事情,也爱听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世间大势的发展走向。

    其实也不是这些内容多有意思,关键是父亲总会泡好一壶好茶,与自己说上半天。只要是父亲说的,都有意思。

    说到天下大势,姜善一沉吟了许久缓慢说道:“自东海王迎回皇帝后下诏大赦,中原各个势力之间偶有摩擦,小规模的武力对抗不断,南阳王也平息了一些叛乱,总之正个中原都不安稳,江东和成都也蠢蠢欲动,这场雪下的及时啊,目前各个大小势力都在积蓄力量,明年也不知道会是如何光景。”

    姜善一叹了口气继续说:“越来越看不清形势了,好歹族内的大多数老人妇人小孩都分批返回到荆州,夏天的安排也基本上落实。其实最担心的还是你在长安的处境,不过多想也无用,人力用尽,就看天意了。过完年为父就要回洛阳,你在长安要照顾好自己。你还小,别想太多,开开心心过大年,过一年赚一年,时候不早了,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