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长安(10)

    第十章 长安(10) (第3/3页)

幼没敢动真格的,都抱着陪练玩耍的心态。哪知道从姜歌开始练拳的那天起,一身龙虎力便迅速生长,开始都是些七八岁的子弟兵陪练,没出半旬就给只有六岁的姜歌打的鼻青脸肿。一开始还是姜歌一对一,慢慢的就是一对二,一对三。十来岁的都不在话下。在姜歌十岁那年单挑打过了十六岁已经一身肌肉的庄主儿子姜武之后,整个小辈的家兵子弟就再无宁日。十六岁之下数百人就成了姜歌练武时的活靶子。

    虽然姜歌年纪小,但是成长简直是前所未有的快。不仅在十五岁时个人战力在庄园内无敌,更是在从小就陪姜歌练武的过程中,无意间练就出了十三岁到二十二岁之间年龄段共计三百六十人的姜家少年军。

    姜歌十岁之后不仅仅是针对个人对战的武力训练,而是要求庄园的子弟想尽办法偷袭自己埋伏自己。开始是十人一队的相互抗衡,有专职埋伏自己的,有正面与自己对抗的,有支援的,还有不断纠缠自己的。一开始姜歌被很快的打趴下,在一次次尝试之后轻易瓦解对方十人的算计。再到两个十人小队的相互配合围杀自己,一样经历了毫无还手到对方的土崩瓦解整个过程。年年岁岁,庄园子弟们想的就是如何使用新的办法打懵这位变态的少主,而姜歌所想的就是如何在更多的敌人围困追捕埋伏对抗中获胜。

    经年累月,少年们相互配合天衣无缝,在所有老卒眼里,这些崽子们这些年来的玩闹已经变成了真正的沙场演兵,所展示的阴谋诡计,战阵埋伏无一不是真正沙场正规军队才有可能完成的能力。而那个从小小的奶娃娃在一次次失败中成长为现在这样,提枪上马敢孤身杀阵,握剑便不惧敌人多寡,哪怕手中没有武器,一身浑厚拳意也不曾惧过数十人的持械围困。若少年人手握书卷背身而放时,战阵之外的运筹帷幄更是让人叹服。

    也正因为从小就跟随姜歌当做陪练的三百六十人,对这个平时温润平和,谦逊有礼,毫无架子。战阵上刚毅果决,静如磐石,动如猛虎的年轻少主忠心耿耿,心悦诚服。连那些逐渐老去的家兵族人都佩服少主的成长之快,无不赞叹少主所学之广博精深,一身武艺高强浑身是胆。能文能武,早早就呈现出了一股将帅之才的大气象。

    越发苍老的四位族老都强撑着一口气,看着姜歌顺利的成长,而姜歌所展现出来的能力,无一不是一碗碗的续命汤,只要听见姜歌的进步,姜善一与四位族老就感觉到又可以多活几天的通体舒畅。

    在姜歌十岁、十五岁时族中皆有一场考校。

    文考经略,大到一国之策,小到一村之策,工商农事缺一不可。

    武考兵备战阵,大到两国相争,小到家兵的建设,攻伐计策后勤训练无一遗漏。

    十岁那次考校的结果就无不让人惊艳,且姜善一自己就全程摇头自叹不如。而那四位族老包括族中各考项的主管长辈也无不称赞。姜歌当事诸多考项虽然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一一回答,可以说姜歌的答案已经相当完善。可还是缺少真实的阅历和基层的历练。但对于才十岁的少年来说已经足够惊讶了。

    在十五岁那次考试时,考校的题目更加深奥,而对于在市井混迹了足足五年的少年,逐渐弥补了实践和对实际环境认知的短板。文考武考无一不是在各位长辈快跌掉下巴的惊叹之中轻松过关。似乎并未倾尽全力的样子更让姜善一萌生了退位让贤的心思。

    福伯用一双已经渐渐浑浊的老眼看着屋内正在翻弄着物件的少年人,心里感慨,更多的是满足。

    姜歌转过身一脸关心的说道:“福伯就不要守着了,小子自然会照顾好自己的,您年纪大了,老站着腿脚更累。”

    福伯揉了揉有些酸麻的肩膀和腰背叹气道:“老奴这身子骨是越来越不顶用喽,这还是享着少主的福,这么多年来没有像那些杂役仆人干过一天重活,也没有如那些管事长年奔波劳碌。陪着少爷多逛逛多走走,只要能见着少爷,老奴就心里安稳。”

    “福伯跟着我这么多年,起早贪黑事无巨细的为小子着想,鞍前马后也从无怨言,小子心中感激,也和福伯最亲近,所以啊,该休息休息,该偷懒偷懒,可别累坏了身子,我都这么大了,福伯可是追不上了。哈哈哈”姜歌说完开心的笑脸起来,满脸的幸福。

    听着姜歌的话福伯老眼更加浑浊,伸手揉了揉有点酸涩的眼睛,走出密室,不多时便提了一壶茶两个茶杯,姜歌也没在意,继续鼓捣着在福伯眼里就是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但是只要少爷就在眼前,就踏实。

    福伯也不再站在门口,而是坐到了椅子上,将茶壶搁在茶几上,自顾自的喝起茶来。

    做下人的,能坐到自己这个份儿的,普天之下,估计也就只有自己了。

    呵呵,管它天下事。

    少爷在眼前就还是那个白白胖胖的小少爷。

    哪怕现在出落成了英俊少年郎。

    还是得喊自己一声福伯不是。

    夫复何求。

    以茶代酒,敬老爷一杯。

    也敬少爷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