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长安(14)

    第十四章 长安(14) (第3/3页)

想着龙虎山在扬州,武当山在荆州,青城山在益州,道教底蕴深厚不言而喻。想多了解一些,返回荆州之后肯定要打不少交道的。

    道人从火堆里的灰中翻出了两个手掌大已经闷熟的红薯,拿出两页粗糙的黄纸,包起较大的那个递给姜歌,自己拿着稍微小一点的红薯,轻轻的吹弄着红薯上的细灰,看着姜歌双手像是拿着赤红的木炭一样,左手掂两下,换到右手再掂两下,老道微笑着说道:“天师道正一观传承至今数千年之久,东汉末年张角偶得《太平要术》也称《太平清领书》,随创立太平道,济世传道,在当时有数十万教众,皆是苦难百姓。如果没有后来的战乱,太平道还是可以发扬光大的。只可惜在三国时期就分崩离析,参与诸侯纷争不是明智之举。我天师道一脉相承,敬奉三清,所以在不断的参悟中先辈们创立了炼丹,符箓,养神,修身,术法共五脉。龙虎山主修炼丹与符箓,武当主修修身,青城山主修养神与术法。一生三,三生万物,三观合一,万物归一。道祖传承下来的三座道观各有所长,其主流教义仍是万法归一。所以,三观其实只是一观,并无区别。只不过历代张天师的传承皆在龙虎山而已。”

    “原来如此,多谢天师指点,这些可是书本上看不到的,道教传承数千年,底蕴深厚,造福百姓,福泽乡里,可谓功德无量。”姜歌作揖称赞,随后细细剥开手中不那么烫的红薯,一股浓烈的香味瞬间弥漫开来。

    “公子过誉了,教义所在,我辈中人理应如此。只是看着公子恢复的速度,三月开春,应当可以痊愈了。”道人也轻轻剥着红薯说道。

    “嗯,也不知道外面怎么样了,爹爹在荆州如何了。”姜歌说完默默的吃着红薯,陷入沉思。

    火塘里的火炭散发出炙热的温度,窗外大雪纷飞,竹楼内温暖如春,姜哥窝在躺椅里模模糊糊睡去。

    姜歌好像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梦中,姜歌看到一副历史画卷断然收尾。

    画卷后有一人手持画笔默然而立。

    画画之人似乎厌倦了之前自己所画的内容与画风,丢弃了手中沾满墨汁的画笔。胡乱将之前的画卷丢弃一旁。大手一挥,一卷空白的画卷展平在身前,十指凭空抖动,沾满各种鲜亮颜色的画笔被轻松夹在指间。

    画画之人,下笔如飞,色彩斑斓。

    山川大岳,气势恢宏,大江走渎,延绵流长。

    一副江山山水图灵气盎然,那山岳时而青翠,时而金黄,时而银装素裹。江河湖海自西向东或波涛汹涌滚滚而去,或潺潺静逸碧波涟涟。

    画画之人似乎想到了什么,手持金色画笔在画卷上连下数十笔,顿时山河图金光飞扬,有的闪耀夺目,有的沉稳厚重,有的暗淡无光。

    似乎意犹未尽,画画之人右手画笔消失,单手成掌自下而上轻轻抬手。坐落于画卷山河中的点点金光迅速飞出画卷腾空而起。

    姜歌不由自主的迅速抬头,望向竹楼屋顶。

    虚空中,金光点点。

    有一颗昏暗的光点朝自己眨眨眼。

    仿佛在说:“我在这,你看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