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长安(15)

    第十五章 长安(15) (第3/3页)

,当稳之。都休息吧,族中之事诸位多费心。”姜善一抱拳欠身作揖,三人还礼后各自散去。

    姜善一走出书房抬头看向夜空,十五月圆,希望你平安无事顺顺利利的渡江。

    -------------------

    天门峰竹楼。

    福伯有些吃力的清扫着竹楼前地上积累的落雪,姜歌身着单薄青衫一遍遍的走桩练拳,后背的青衫早已湿透,青衫外一股股白气随着姜歌的一次次出拳有规律的震荡开来,略有些乱的头发随意挽了个发髻,发髻中间插有一支带有几片碧绿竹叶的竹枝。头顶不断有白烟从头发里飘出来。远远看去,时而刚劲有力时而柔顺婉转出拳的姜歌身外裹着一层淡淡白雾,仿若仙人舞拳,步步生莲,拳拳意浓,赏心悦目。

    竹楼上的青衣道人喜欢每日看少年练拳练剑练枪,练拳时的少年刚柔并济,拳意流淌自然,气息流淌顺遂,你来我往,井然有序,一拳刚猛似虎,一拳柔和如水,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少年练剑又是一番光景,持剑而立的少年说不尽的潇洒写意,出剑极快,步伐不再是练拳时的身如大岳,反而轻盈飘逸,脚行七星,步步生辉,身形如风,转瞬即逝,剑招炫丽,如梦似幻。

    而手握竹竿作枪的少年气势磅礴,枪出如龙,犀利似电,竹竿在少年手上肆意变幻,犹如蛟龙走江,势不可挡。若少年上马,那风景必定是英姿勃发的少年将军,一骑可破万敌,一枪可撼山河。

    少年収拳站立,回首朝竹楼上的道人微微一笑以示见礼,接过福伯递过来还冒着热气的毛巾慢慢擦汗。

    少年低头擦着脖颈说道:“身体恢复如初,药天师的灵药帮了大忙,现在不仅恢复过来,体力见长,力量等各方面皆有不小的的增长,感觉身体更轻了,出拳更有力了。再过不久天气转暖,化雪之时我们也该动身南下了,父亲一定等的急了。”

    “少爷生龙活虎的老奴看着就开心,老奴不曾习武,可少爷的拳法剑法那是一等一的厉害,枪法更是浑然天成,那些将军见了可都要羞愧。”站在一旁的福伯微笑着搓着手继续说道:“家主定然在武陵处理族中事务,等待少爷平安南渡。”

    “只是想念父亲了,家族遭此大难,诸事堆积,父亲头上肯定又多了许多白发。”姜歌抬头望着天轻轻说道。

    “老爷干练,只是压力确实太大。老奴虚长老爷几岁,如今老奴已经满头白发,想必老爷头上的白发也不少了。世事催人老,不得不服老了哦。能陪着少爷平安回到武陵,老奴就无憾了。”福伯捶了捶肩说道。

    “福伯,我不想立即南渡,既然父亲已经安全回到祖地我便没了牵挂。天气转暖后我想把北边都走一遍,之前隐藏在中原各地的姜氏族人还有多少存活于世,顺便探探那些胡人的底。不亲眼见过,便不知如何对付他们。族人不能白死,武陵剩下的族人多是老幼妇人,他们更需要得到保护。若哪天胡人南渡大江,我们该怎么办?我不想族人们再次南迁,有过一次悲剧,我不希望还有第二次。”

    姜歌皱着眉头,眼神坚毅的说道。

    听完姜歌的话福伯惊出一身冷汗,连忙说道:“少爷万万不可,那胡人凶残,长安城头少爷是亲身厮杀过的。咱们不能冒这个险,而且现在外面的天下到底如何,我们全然不知。贸然而行的话太危险,老奴不能让少爷以身犯险,何况如今身边没人保护,白家人会不会同意陪少爷涉险还是另说。总归我要保证少爷安全平安的回到祖地,老奴不同意。”

    “福伯别激动,我也只是如此想想,心中也是惦念父亲的,算了,还是先回去见着了父亲在说此事吧。”看着似要急出眼泪的福伯姜歌心中不忍,有些无奈的回答道。

    姜歌说完便不再言语,拿出那把自己以粗大绿竹做成的竹剑开始缓缓站定。福伯瞧着少年不再坚持心中放心不少便拿着毛巾退回屋内准备午饭。

    单手持剑站立蓄意的姜歌眼前闪过长安城头上的一幕幕,心中翻滚不断,一股炙热的战意随着手中竹剑倾泻而出,行云流水,快若雷电。

    胸有不平意,当出剑,山河湖海,一剑递出,山河破碎,湖海干涸,方能平心中不平之意。

    若仍不平,那就横枪上马,一马当先,一枪争锋,踏山岳,山岳沉沦,踩江河,江河断流,长枪刺出,应如雷龙漫天,处处炸裂,焦土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