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南归(1)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十六章 南归(1) (第1/3页)

    第十四章 千里南归

    三月初,冰雪融化,暖风徐徐,绿芽萌萌。

    天门峰下山的小路上有一老一少缓缓下山,少年青衫布鞋,头挽发髻,依旧横插着一支带有几片绿叶的青色竹枝,面容俊朗,身材修长,少年背着青色竹篓,健步如飞。

    少年身后是一位白发老人,稍稍驼背,手杵青竹行山杖,精神抖擞,腿脚麻利的紧紧跟着少年人朝山下行去。

    天门峰竹楼上,青衣老道手扶青竹栏杆,静静的看向下山的方向,自言自语道:“潜龙在渊,腾必九天。”

    三天前白家家主来到天门峰竹楼告知姜歌南归时间及路线后便匆匆下山,姜歌很想知道白灵儿会不会一同随行,姜歌还没来得及问白家家主就迅速离开,走之前说了句:“姜少主根据既定线路安心南归,一应事宜皆有安排。”

    姜歌有些失落,但想起不久就会见到父亲,也就没那么失落了。此后两天福伯收拾着各种路上可能会用到的物品,姜歌则十分悠闲的在天门峰逛来逛去,走走停停的在多看一看,姜歌心中不舍,此去南归,再想北上就难如登天了。

    走的前一天晚上青衣道人找着姜歌坐在石桌前聊了许久,道人询问了少年人对世事的看法,对胡人汉人的各自看法,家族氏族的看法。少年认真的回答了许多问题,可仍然有许多问题自己犹豫不定,不敢妄下定论。

    道人问:“汉人、胡人可有善恶之分?”

    少年答:“应皆有。”

    道人问:“胡人可杀否,汉人可杀否?当如何辨别?”

    少年沉思。

    道人继续问:“民族之义,国之义,家之义,人之义,当如何抉择?”

    少年不语。

    道人再问:“当下世道,为汉人当如何,为一族当如何,为一国当如何?若为子民当如何,为族长家主当如何,为一地之官员当如何,为一军之将当如何,为一国之君当如何。”

    少年仍旧沉思。

    道人最后说道:“人之根本大道如何得扪心自问,家国大义,民族仇恨,忠奸善恶该如何排序区分?书中自有其说,如何做,多行多看多想还得问心。一叶障目,心中不明,便会作出错误的决定。生逢乱世,当有为,且行之正,无愧于心。”

    少年起身,肃穆躬身作揖说:“小子涉世未深,必行路万里,观山河湖海南北人心,行前慎思。天师所教,小子谨记。”

    道人最后给姜歌留下了几个药瓶,皆是道人亲自炼制,除了常规的内外伤药,止血祛毒药物外还有一个碧绿小瓶,瓶内有三颗绿色小药丸,色泽圆润,药香浓郁沁人心脾,瓶上随意用小篆写着续命丹三个字。

    姜歌知道续命丹的珍贵,当初道人把奄奄一息的自己从长安救出来时就吃过一颗续命丹,要不是这枚丹药吊着命,自己现在估计早就见过阎王了。道人说过,尚有一息之人吃一颗续命丹便可生血造肉,只要受伤之人不再受到伤害,可保一命。

    看着瓶瓶罐罐和这瓶续命丹姜歌内心温暖感动交织在一起,道人虽然平时话不多,每天不是上山采药就是在药房里鼓捣着各种草药。救过自己和福伯也没有任何要求回报。就像小时候洛阳祠堂里见到的那几个白头发族老一样,有敬畏,更多的是亲切和信任。

    姜歌与福伯出发的清晨老道人送别时说:“天门峰隐秘安全,山下的十里铺也不会遭到祸害,老道就在这天门峰安心修道,希望还有见面的机会。公子气象已显,认清本心,行正道,大道可期,此去离别,多珍重。”

    少年深深作揖然后转身大步离去,眼中早已泛滥,对老道人的救命之恩深藏心底,永世不忘。

    姜歌没有见到那个一身白衣的漂亮姑娘,也没见着那个手持羽扇的中年儒士,心中虽然有些失落,可姜歌明白,他们肯定就在不远,护送自己南归定然危机重重。心中感激,只想早点渡过大江,让白家护送自己的人早日完成任务。

    -----------------

    十里铺一座普通小院里。

    天气稍暖,寒意却依旧,手持黑色羽扇的终年儒士坐在椅子上,一手轻轻摇扇,一手握拳,拇指在食指一侧来回摩挲。

    儒士前恭敬站有两人,居左的男子四十来岁,虎背熊腰,一脸黝黑,长相寻常,双手粗糙有不少老茧,看上去就是常年做体力活的人。

    居右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俊彦,身材修长,一身白色锦服加上俊俏的长相,腰间还斜插着一支通体雪白的长萧,气质非凡,如那画卷里走出来的谪仙人一般,要是在江淮走上一遭,铁定的让那些自命不凡的世家子弟汗颜掩面自愧不如,更别说女子瞧见了这谪仙人般的人物肯定不可自拔沉迷其中,就是那些早已认命的妇人们见着,一颗颗逐渐衰老的心脏也会剧烈的跳动起来。

    粗陋汉子叫白樵,是白家管事之一,十里铺就是白家在长安附近最重要的据点之一,一应事宜都归白樵负责。

    年轻人叫白羽,白家家主白楼的养子,也是既定的未来白家家主。

    “都安排妥当了?”白楼问道。

    “回家主,一切事宜都安排妥当,姜公子南渡的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