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团圆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二十一章 团圆 (第1/3页)

    第十九章 团圆

    五月初,南方的天气开始变得有些湿热,习惯了北方气候的姜善一总觉得空气里湿漉漉的,本身就有些肥胖的姜善一不耐烦的来回踱着步,额头上的汗水擦都擦不完。

    此时已是正午,红彤彤的太阳晒的城墙上的灰砖滚烫,高大的城墙上的城楼里门窗四开,还好有些微风吹过城楼,让姜善一感觉到了一丝丝的凉意,不然早已汗流不止的姜善一恐怕得脱了衣服光着膀子在这等了。

    从陶侃那边提前收到消息,姜歌没有在建平渡江,而是跟随陶侃第九子陶范顺流而下经过宜都郡南郡去往武昌郡盘桓了几日。姜歌与陶范相处不错,作为土生土长的荆州人,陶范很是尽了一次地主之谊,领着姜歌在水军大营逛了一圈,陶侃的第三子陶瞻,第五子陶夏听闻姜歌的南归经历想要比试武艺,结果陶瞻陶夏都没坚持到二十个回合就被姜歌击败,随后水军四位战功赫赫的都尉无论是拳脚还是兵器尽数败在姜歌手里,最后陶范做东一顿酒喝完四人便兄弟相称其乐融融。自此姜歌在武昌水军中可是人尽皆知的单人战力第一的猛人。

    后来陶侃亲自见了一面姜歌,询问了一路经历与数次对敌细节和心得体会,姜歌都一一详细回答没有隐瞒半分。在听完当事人口述完整的经历之后,连久经沙场的陶侃都竖起大拇指狠狠的夸赞了姜歌一番。陶侃爱才,提出姜歌到自己麾下步军任校尉独领一标五百战兵。对于刚刚南归的姜歌来说心中诸事未定,自己也没考虑好是否参军,所以委婉的说需要见过家父及族中长辈之后才敢回复陶将军。陶侃爱才心切便说道职位给姜歌留着,回家商量好了如有意从军就大大方方的来武昌郡找陶某。随后陶范带着姜歌在武昌城附近游玩了数日后,福伯基本上痊愈,白家白羽也行动无碍之后,姜歌和福伯才踏上回武陵的路,而白羽则独自去了金陵。

    城楼上的姜善一心浮气躁的有些等不及了,按照消息姜歌与福伯今日就会到达临沅城,只是不知具体时辰。所以一大清早姜善一就在临沅城东门城墙上的城楼里等着,不停的看着东边的官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车马,生怕错过了什么一样。

    日渐西斜,姜善一身边的家仆都困乏的想要直接席地而睡了,可姜善一依旧左右来回走动不显一丝疲惫。

    自从前年除夕姜善一是在长安陪着姜歌度过之后,就没有在相遇过,自己被东海王裹挟,在东逃时险些丧命,同时中原沉沦,只剩下长安孤守在北,而当时自己唯一的儿子就在长安城中被困,根本没来得及逃走。大半年的围困长安城内都已经到了食人充饥的地步,那苦命的孩子还被迫上了城头守卫了三天三夜,最后才重伤下城,白家人不知道通过什么手段,在战时把姜歌救出,随后养伤半年,伤刚好就踏上南归的千里路途。两个路程基本上都在生死边缘徘徊。一想到被匈奴人追杀,被羌人接二连三的刺杀,姜善一心中就无比的暴躁,怒火蹭蹭的就烧了起来,恨不得屠了所有胡人,不过转眼间又变得凄惨愧疚,从小就没有娘的孩子就承受了众多不该承受的苦难。这个父亲真是没尽到一点责任。在得知姜歌平安上了水军的战船之后,姜善一心中的巨石才稍稍放下一些。姜歌在武昌休息的这几天,姜善一每日心中都如无数蚂蚁爬过一般,钻心的难受。恨不得马上飞过去,在姜善忠的劝慰下才没有带人去路上迎接,只是派了二十几个家仆在进入到武陵郡地界的五里界守候,一旦接上人便快马回来传信。

    就在姜善一焦急的等待时,两匹快马从远处奔驰而来,家仆身上插有姜字信旗,很远看去就能看清是姜家传信的信使。只是旁边的一骑看的确不太清楚。姜善一也不做多想,赶紧下了城楼站在城门口等着信使的到来,不多时两匹飞速狂奔的枣红大马从官道上飞驰而过,官道两边的行人早早让开站在路测议论纷纷。

    眨眼间信使旁边的一骑加速前进把信使甩在了身后,快到城门口的时候马上之人勒住胯下枣红大马减缓速度,然后轻轻一跃,飘然落地。一个比姜善一高半个头的健硕少年,身着青色常服,梳着整齐的发髻,两鬓各有一缕乌黑的发丝笔直的垂在胸口,皮肤有些黝黑但十分健康,五官精致立体,看上去俊朗刚毅。俊朗少年此时目中泛泪却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笑的格外的开心。

    姜善一仔仔细细看了半晌才颤声道:“可是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