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团圆

    第二十一章 团圆 (第2/3页)

歌儿?”

    “是的,父亲。”

    “真是我的歌儿?”

    “真真儿的。”

    姜善一迅速向前走到姜歌身前,双手颤抖着握在姜歌两臂上,依然目不转睛的看着身前阳光俊逸的少年,老泪再也止不住夺眶而出。

    姜善一声音颤抖着说:“歌儿长大了,长大了,都比为父高了,身体也结实了。”

    “嘿嘿”姜歌只是痴痴的笑着,任由姜善一在身上摸来摸去左看右看的。

    姜善一摸了一把快被泪水遮挡的看不清的双眼柔声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走,回家。”

    “嗯。”姜歌嗯了一声就被姜善一拽着往城中走去。

    城门口聚集的路人这才反应过来是姜家少主回来了,沿路的行人一传十十传百,纷纷朝着姜善一姜歌父子抱拳道喜。听见不少人夸赞少主英俊威武,器宇轩昂,少年英雄。姜善一心中无比的满足,只是拉着姜歌的手不肯松开,只是单手向大家示意。

    临沅城属于中等城池,有两万户人丁居住在城内,规划的十分工整,南北各五条青石大街,贯穿东西南北的两条主街更是可并行四车,街边酒肆商号整整齐齐,人来人往好不热闹。特别是南北主街交叉的中央路口更是寸土寸金豪商汇聚的地方。五层高的酒楼茶楼比比皆是。郡守衙门在城北,姜家在城南有一片宅院,大大小小的院落刚好形成了一个正方形居坊,主宅大院南北各开一门,北靠南二街,南门靠南三街,西临西三街,东临西二街。

    整个临沅城的百姓都知道,这块宅院祖祖辈辈都是安安静静的在那里,日常有仆人打扫卫生,每过几年都会大修大补一次。因为是姜家的产业,所以那一片就叫姜氏坊,之前都是空空落落的,自从前些年便陆陆续续的有一些姜氏族人住了进去。姜氏坊才逐渐的热闹起来。

    不过姜氏祖地并不是在临沅城,而是在武陵郡中部的舞阳县,地处崇山峻岭的武夷山脉,西南是峻峭险要的雪峰山,自古相传是姜氏祖先炎帝化生之地,而舞阳县从古到今都信奉炎帝,姜氏一族则是数千年流传下来的正宗炎帝子孙。所以整个武陵郡内炎帝庙为正统神祠建庙无数。而因为姜氏及炎帝旁系的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自古就以武陵地区为祖地,历朝历代武陵地区皆由姜氏自治。所设太守等官员尽数由姜氏任命。

    时至今日炎帝子孙基本上使用姜姓,而在武陵郡还有不少坚持使用旁支姓氏的族人。例如现在舞阳县的县令就叫魁隗彦,而舞阳县大多姓魁隗。迁陵县县令叫连山如,而迁陵县大多也姓连山。陵沅县县令叫列山雄,同样的陵沅县大多姓列山。而临沅城作为郡治所在,基本上都姓姜,如今的郡守则是姜善一的族弟姜善忠。

    姜家四姓自古以来好像就约定俗成了各自的作用,姜氏入世主外,其余三姓守卫祖地,而魁隗氏生来高大强壮,比寻常人要大一号,力大无穷皮糙肉厚,且性格直爽憨厚。连山氏善于厮杀,武力强悍,平时性格就十分火爆,迁陵先私斗最为厉害,不过也都是争强好胜点到为止,族内基本上不会出人命。而列山氏常居山区,身形灵动,捕猎极为厉害,且多神射手。列山氏性格比较温柔,捕猎从来不会对幼崽极其母亲下手,性情善良随和,睿智多谋。姜家其实算是最没有特点的一支,但是一支处于入世状态,在红尘中练就了一身世俗本事,其实家主一脉单传并不姓姜,而姓神农,只是为了方便在世俗中活动才使用姜姓。

    诸多家族辛秘其实是在未来家主在炎帝庙行了及冠之礼后才会由家主口口相传的。不过在从东门沿街回姜氏坊的路上,姜善一都一一详细说给了姜歌知晓。实在是心疼姜歌,姜善一也希望姜歌早日了解家族真正的底蕴,心中才有计较,不然这世道,自保都难,何谈其他。

    姜善一一路低声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姜歌都仔细记在心里。经过姜善一的解释之后姜歌才明白暗影卫中那些为自己死去的人其实都是自己血脉相连的族人。

    说道自己的姓氏,姜歌好奇的问了姜善一,姜善一在神农氏族谱里名为神农山翳,山翳是武陵山脉中的一种鸟,善于隐藏,就是世代住在武陵的人一辈子都不一定能够见到一次。刚好姜善一出生的时候,姜歌的祖母见到了一只,所以其实应该叫姜山翳,后来及冠之后改为姜善一了,通俗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