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拳罡入化境

    第二十二章 拳罡入化境 (第2/3页)

一些,对外界气候温度敏感一些,再就是对危险有一种莫名的提前感知,只不过这种感知有些姜歌自己也不清楚是什么样的,就是一种奇怪的感觉。

    武陵多山,山中还有更大的山,连绵不绝,以至于西边的羌人哪怕占据了整个蜀地也翻越不了这片鬼斧神工、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天然屏障。

    世代生存在武陵地区的神农后人一代一代的默默传承了下来,如中原大族江淮大族一般,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盘踞一地的氏族如青山溪河一样,稳如磐石、细水长流。

    魁隗、连山、列山三族几乎占据了整个武陵地区,几乎整个武陵地区的原住民都与这三族沾亲带故,反倒是姜歌这一族常年在外。

    武陵郡在册有记录的人口共计六万五千户,约三十五万人。中原南逃之后大量的北方流民进入江南,荆州境内也涌进了至少十五万人,成功南渡的中原人大多还是选择跟随大姓豪族逃到扬州江淮之地去了,约有百万人口。部分氏族没在扬州停留继续南下去了广州,约莫有三十万人。也就是原本全国南北近两千四百万的总人口,江南近一千万,中原约有一千四百万,除了成功南逃约两百万人口,整个长江以北剩下的一千二百万人口在短短两年内几乎死绝,数百万死在南逃途中,更多的生活在平州、幽州、并州、冀州、凉州、司州、雍州、青州等十数州的汉人十之七八被胡人屠杀殆尽。

    面积不小但是多山的武陵郡,又因为氏族把控当地一切政务民事,所以进入荆州地界的流民很少进入武陵,大多还是在长沙郡、衡阳郡、安成郡集结,那边地势平坦,而且紧靠扬州,储量丰富且水系发达。可惜酒鬼刺史放任流民不管,当地兵备大多调往大江沿岸驻防,使得荆州东南诸郡一时流民大量涌入,官府管理不善导致流民起义,半年时间就占据了三郡之地,大有自立的趋势。而逃入扬州无法生存的许多流民听闻了长沙起义的消息后,大批的赶往长沙,长沙流民军的声势一日高过一日。

    金陵的新朝廷以中原琅琊王氏为首的北方氏族集团与江淮地区以谢氏为首的江南氏族集团两相对立,皇族司马氏又想靠着熟悉的中原氏族的旧有关系巩固政权,又想拉拢江南氏族替自己控制整个富饶的江淮地区。新朝建立近一年时间,朝堂上任然为了芝麻大的一点利益三方争执不休。好在扬州荆州广州没有受到战火的侵扰,县治都把控在当地氏族手中,基本上还算安稳。在流民的治理上皇族和北方氏族心有余而力不足还得靠南方大小氏族,而南方氏族在挑选过精壮劳力之后其他的老弱病残基本上弃之不顾,这也是造成了长沙流民起义的导火索之一。

    再者原本兵卒不多的荆州扬州两地几乎把九成兵力都布置到大江南岸数千公里的沿线上,新朝廷基本上没有心情也没有能力去管长沙的起义。

    刺史周顗整日喝的酩酊大醉,丝毫不理荆州各郡的俗务,长沙郡的杜弢率领的流民军正好处于一个空档时期,加之宣扬的朝廷糜烂不救于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