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沅水桃花坞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二十三章 沅水桃花坞 (第1/3页)

    第二十一章 沅水桃花坞

    回到临沅之后的姜歌基本上都呆在姜府,只是在福伯身体彻底康复之后才随着福伯逛了一次不算大的临沅县城。

    作为郡治之地又极少被战乱波及,哪怕天下大变,风云轮转,坐落在沅水边四四方方的古老城池安稳依旧。只有一块块爬满青苔的灰褐色城砖记录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沧海桑田。

    那日姜歌与福伯两人清晨出了南门,沿着沅水搭上轻舟顺流而上,沅水每年都会人工清淤一次,两岸河堤都用石块砌成,每隔三丈植有一颗垂柳,柳树根系发达牢牢抓住泥土和石块堆砌的河堤,柳树不远就是三丈宽的碎石官道,官道的两旁交错着种着桃树、银杏、腊梅,道路平坦干净,河水清澈,垂柳青葱,四季轮换,美景不同。官道上的来往行人客商不急不慢极为悠闲的一边欣赏着沅水的风景,一边赶着各自的路。哪怕再着急赶时间的贩夫走卒商队车马,在出了临沅城踏上这条向西的官道时都会自觉的放慢速度,直到三十里外的桃花坞,看过春日的桃花遍天、夏日的荷花满岸、秋日里的金黄银杏、冬日里的雪中腊梅,一饱眼福之后才会加快速度弥补这三十里耽搁的脚程。

    宽阔平缓的沅水上画舫轻荡,扁舟悠悠,临沅城到桃花坞三十里路处处是美景,四季皆不同,胜似仙境。

    正直夏日,清晨水露未去,沅水两岸边的湿地里芙蓉出水,粉嫩花开,碧绿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水面上薄雾轻轻,似那娇羞女子的轻纱,若隐若现。岸边垂柳依依,微风拂过,柳絮摇曳生姿,像极了画舫上女子的纤纤细腰。

    姜歌站立舟头,右手持扇,左手背在身后,青色薄衫随风起舞,脑后不甘寂寞的乌黑发丝被一根青色丝带轻轻束缚,安静的垂在背后,两鬓发丝愉快的轻轻飘起,与轻薄的青衫肆意飞舞。

    身披笠衣的家仆舟子轻轻撑着竹竿,保持着小舟平稳的前行,撑杆每次出水入水都控制的极好,如那调皮的鱼儿轻轻越出水面,然后噗通落入水中。

    福伯坐在船中间的舟棚里细细的品着武陵独有的高山毛尖,入口苦涩,随后甘甜满喉,清香四溢。

    几艘没有入城过夜的画舫停留在岸边,一扇扇打开的窗户里坐着一位位美丽出尘的女子,有的轻咬胭脂,有的仔细描眉,有的手握青丝有精致木梳从上至下轻轻滑过。

    水面上薄雾幽幽,画舫木窗里的风景若隐若现,一叶轻舟缓缓而行,青衫持扇,似从雾中来,又从雾中去。沅水上如丹青圣手前的画卷清幽宁静。

    不知是哪个画舫里笨手笨脚的丫鬟不小心将固定木窗的撑杆掉落进了河水,噗通一声,打破了之前的清净,画舫里传出了些许责骂声。其他几座画舫窗内的女子都皱了皱眉,看向了沅水中间,似是对突如其来的噪音破坏了清晨宁静的心境,想看看对岸河边的那一排依依垂柳下,还有没有昨夜吟诗到半夜的痴傻书生。

    薄雾朦胧,哪怕是眼尖的女子也没有看到一个风度翩翩的青涩书生的身影,有些失落,便要继续转过头端坐镜前细细雕琢自己。

    突然一叶扁舟穿过远处的薄雾朝着画舫这边悠悠驶来,刚好被一个已经画好妆容准备关窗的女子看到那个站在舟头的一席青衫。匀称高瘦的身材,右手轻轻挥动的折扇,随风飘动的薄衫和长长的鬓发,脸庞阳光俊秀,五官立体精致,好一个青衫少年郎,真真儿的像那仙家子弟,风姿绰约,要命的是,少年郎似乎看到了画舫窗内的自己,微微上翘的嘴角,微微的躬身执礼,说不尽的写意风流。

    画舫内的姑娘此时哪还有那些娇柔做作,就那一席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