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阴阳桃花林

    第二十四章 阴阳桃花林 (第2/3页)

桃树,开的那个艳丽啊,就没见过哪里的桃花有这里的桃花好看的,只可惜这些桃树只开花不结果,要是能结果,一定比其他的山野毛桃好吃百倍。后来刘皇叔占荆州之后与卧龙先生来过此地,沅水通向西南极为便利,卧龙先生奉命剿灭南蛮,在最初筹备期间就在这里居住,因此也在旁边建了一座码头,专职运输军资,平定南蛮后就军民混用这个码头,也就是现在咱们说的桃花坞,就在前面不远,半柱香就到了。”

    姜歌听完舟子的介绍心中有些期待上岸去看一看卧龙先生曾经住过的地方,姜家百年内最出彩的先人姜维可是接过了卧龙先生手中的一国军政,也因为卧龙先生对姜维的传道授业,才使得在后三国时期,蜀国依旧稳定,尚有余力对外攻伐,硬生生的拖慢了司马氏的统一时间。

    姜歌从小就听父亲讲过先人姜维与卧龙先生的故事,自己也看遍了所有史书记录,对于先人姜维无比的崇敬,而对神鬼莫测的卧龙先生除了敬仰之外还有一丝莫名的亲近感。

    很快舟子就把姜歌福伯所乘的木舟送到了桃花坞岸边停泊妥当,上了岸之后姜歌在码头上看了一会儿,聊的有些兴起的舟子见少主兴趣不错便说道:“虽是小江小河,行不得大货船,可是官府每年疏通淤泥巩固河岸,让小一些的货船畅行无忧,武陵郡南边的路程就轻松了许多,因此沅水上舟来船往的,每日都是如此热闹,冬天江水也不会被冻住,南北货运更是火爆,因此也就不让货船进临沅城的港口,南北货物都在这桃花坞作为中转,而旁边的那片桃花林每年花季又格外好看,这港口岸上的货仓宅院官府统一修建均有定数,价值不菲,都说临沅城宅院一栋不如桃花坞仓库半间,这日夜不歇的货物来往可都是银钱啊。”

    听着舟子絮絮叨叨的介绍,姜歌心中更是明了,这桃花坞的一切在老百姓眼中是官府管辖的,只有一些势力足够的家族才知道,武陵郡哪来的官府,都是姜家的。姜家之所以财大气粗,在洛阳可以建深宅大院,所得的银钱可都是这样的生意给养着的。就这人挤人的码头,一船船的货物,哪怕五十抽一,一天所赚的银钱估计也能堆成小山了吧。

    站在姜歌身边的福伯年轻的时候跟随家主姜善一来过桃花坞几次,所以对这里的一切感觉非常亲切,忍不住轻声赞叹道:“越来越繁华了,这可是姜家的老家底啊。公子可细心留意了,将来都是要交到公子手中的。”

    姜歌点点头嗯了一声,然后朝着不远处的舟子说道:“周大伯就在港口休息,我与福伯去那桃花林逛逛,晚些时候再来港口乘船回临沅城。”

    姜歌刚说完,福伯就从袖口里掏出一锭银子塞进舟子手中说道:“少爷吩咐的,吃好喝好,找个茶楼听听书,放心好了,少爷宽厚。”

    舟子攥着银子立马跪在地上磕了头激动的说道:“少主仁慈,只是这银钱抵得上我在府中一年的工钱了,太多了,少主要用船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我们做家仆的责任和本分,哪能收主家的钱买酒喝,万万使不得。”

    姜歌见状迅速扶起舟子说道:“周伯无需多虑,以后沅水上下我都得乘您的船,稳当,还能听到很多传说故事,工钱是府里该给的,这是赏钱,回去让几个儿子上上学堂多认几个字,摸着鱼了也能卖个好价钱不是。”

    姜歌说罢便与福伯一前一后快速离开码头朝着桃花林方向走去,舟子收好银子寻了处路边茶馆要了碗凉茶,心中依旧有些激动,嘴里默念着少主安康。

    桃花坞港口包括仓库、街道、宅院、房舍修建的极为规整,一条十丈宽的石板路笔直从港口修到了三里外,居中一条同样宽的横街左右三里连着官道,整个桃花坞成田字型布局,街道两边均是前店后库的设计,十字路口有酒楼茶馆供商贩们商议休息。

    虽然北方沦陷,战火连绵,这里的生意反倒更好了,原本做皮草药材生意的汉人商家依旧货源不断,而且价格更加划算,武陵盛产粮食以及药材,鱼虾蟹更是多不胜数,桑布棉麻也都有余,茶叶更是主要交易产品,胡人南侵之后抢夺巨大财富,奢侈品及农产品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很多没来得及南逃或者早就和胡人有关系的北方商人继续做着南北物资交易的生意,只不过现在是帮他们的胡人主子做生意而已。家小都被扣着,带着伙计都是提在裤腰带上讨生活,生意要有差池的话一家老小指不定哪天就不见了。只能卖力做事,想办法把货运过大江到这里交易。荆州扬州其他地界别说做生意了,刚入境就会被扣掉,血本无归还得连累一家老小。

    建平郡与梁州巴东郡连绵不绝的大山中有一条古老的茶马古道,山区里的土族人世代通过这条茶马古道与南北行商的商人以山货换取生活物资,而这条茶马古道得翻越崇山峻岭,必须靠耐力极强的滇马、骡子才能顺利行走。所以北方战乱之后江南的兵力都布置在大江南岸,这条茶马古道是南北行商的重要路径。当然扬州那边也有北货南渡,多是达官贵人私下里的生意,只是扬州那些人太黑十抽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