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风云诡秘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五十六章 风云诡秘 (第1/3页)

    金陵皇宫。

    阴沉的天气笼罩在金陵的上空,江北吹来的寒风格外刺骨。

    身穿棉袄的太监们站在皇帝书房外一动不动,缩着脖子,有些泛青的手背也笼在袖口里,前倾着腰,低头看着地面。

    书房里身材高大的皇帝司马睿皱着眉头来回走动,看样子是在思虑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书房门口跪着两名大臣,匍匐在地瞧不出模样,来回走动盏茶时间之后,皇帝司马睿坐回了书桌后面的龙椅上,看着匍匐在地的两人道:“起来吧,赐座。”

    一直低着头站在门口阴影处的掌事太监立即搬来两个木凳置于书桌前丈余的位置。轻声道:“两位大人,地上凉,皇上赐座。”

    两人起身,一位年过半百,胡须都有丝丝发白,但是神情孤傲眼神似乎有些刻薄,只是瞥了一眼太监摔了下袖口径自坐了下来。

    另一位身强体壮四十上下,面容刚毅,正气凌然。这位起身时十分客气的低声对着掌事太监道:“多谢李公公。”

    一脸谄媚的李公公连忙低声道:“刘将军说错话了。”随后伸了伸手示意进书房内阁。

    此人也不再扭捏,抱拳感谢后 进了书房内阁,而掌事太监自觉的将门关上,安静的站在一旁候着。

    见书房大门关闭之后皇帝司马睿似乎舒展了一下眉头道:“朕现在内忧外患,收拾又无可用之人,两位爱卿可要替朕想想办法。刁协可有破解之法?”

    年过半百的官员名为刁协,官拜尚书令,也是保皇党,司马睿的忠实拥护者。刁协连忙从凳子上跪倒一旁道:“荆州刺史周顗乃肱股之臣,如今已在回朝的途中,想必不日将会觐见皇上。追随皇上南下的各大氏族明面上虽然支持皇上,暗地里却又各自为政。南方士族在极力保住两淮基业不被朝廷干涉的前提下还想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而王导巧言令色把持朝政,背地里不知许给了诸多氏族什么样的好处,才得以获得支持。其族弟王敦如今把持着长江中下游绝大多数兵力。王家子弟嚣张跋扈,僭越之事层出不穷。听闻王敦之子尽然身着金袍四处招摇。就是太子也没有如此过。简直大逆不道,乱臣贼子,枉顾礼法。”

    旁边的镇北将军刘隗见刁协越说越刻薄,絮絮叨叨个没完,有些偏离主题,轻轻咳嗽了一番也跪在一旁朗声打断了刁协的话,道:“皇上,如今刚刚稳住局面,况且王导深明大义有大儒风范,朝堂之上依附着众多除了王氏的底蕴之外也是对王导为人的认可,一路行来,王大人出力不小,况且王大人在皇权和家族利益中是更倾向于皇权的。至于王敦,此人居心叵测,大有犯上作乱之心,传言王导与王敦不和,应该也是政见不同的原因。现在南北氏族都以王大人马首是瞻,王大人对皇上也有作为臣子的觉悟,况且一心为国。臣认为,朝纲当稳,加强金陵周围的战备力量,以防有变。”

    司马睿揉着额头道:“可那王敦肆意安插亲信进入朝堂及各郡县,敛财不断,公然勒索。许多商人氏族苦不堪言,那王导袒护族人也不制止。你们瞧瞧这些秘密弹劾的奏章,真是气煞我也,眼里完全没有我这个皇帝。前朝为何灭亡,就是如此权臣当道,贪得无厌,鱼肉百姓。朕恨不得现在就发兵将他碎尸万段。”

    刁协听着皇帝的愤怒心中更是义愤填膺,突然灵机一动道:“王敦那厮手握重兵,也不能放任其威胁皇都,皇上不如下旨命令其总督荆州广州剿匪事宜。反正那两地贼寇已成气候,想要剿灭也没那么容易。荆州刺史陶侃继续扼守长江天堑从王敦手中夺回长江南岸守军兵权。陶侃乃乱世中少有的良将,治军严苛,黑白分明,又是布衣出生,只要皇恩浩荡,想必陶侃必定会舍家卫国成为军中柱石为皇上分忧。也可防着王敦坐大,留有后手。”

    皇帝司马睿听完眼睛一亮:“此事还需朝上多方斡旋,不过可能性很大。另外武陵姜家是否可以用一用。日子过的比朕都舒坦,若不是想反,就得出出力。爱卿认为该如何?”

    刁协思虑一番道:“武陵这块肥肉对于贪得无厌的王敦来说肯定会吃下,但是在诸事不明的情况下,他也不敢擅自行动。盯着武陵的人太多,就看以什么借口和机会去咬上一口。咱们或可逼迫武陵表态,给其官职封赏,哪怕爵位都无不可,目的就要让一直低调的武陵变成出头鸟。把朝堂的注意力都转移到武陵,咱们也好就此给一些氏族许些好处。拉拢一部分摇摆不定的力量壮大自己。王敦见不得比人好,嫉妒心越胜,和武陵的矛盾就会越积越深。到时候鹬蚌相争等他们彼此斗的你死我活的时候咱们再雷霆出击,坐收渔利。”

    刘隗听完刁协的办法之后皱着眉头道:“武陵在姜家的管理下并未出现任何纰漏,反而积极的收留难逃的流民,听坊间传闻紧武陵一郡

    之地就收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