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真假

    第三十六章 真假 (第2/3页)

建藩王镇守交趾。而今宗室之中,还真有一个人人称赞的贤王,就是襄王殿下。

    王振微微一笑,说道:“奴婢给陛下找找,想来郑公公与太宗皇帝定然有私下奏对,宫中应当有存档才是。”

    王振所言,不就是在宫中文书之中塞进去一册而已,对于掌管内廷大权的王振来说,仅仅是抬抬手而已。

    对此,王振只有高兴,没有一点要阻挡的意思。

    王振当然知道,这件事情,而今是没有是用处,只有等将来翻出来。就是秉承太宗皇帝遗志了。

    也正合王振的政见。

    朱祁镇在明白太皇太后的政见之后,与王振朝夕相处,也慢慢明白王振的心意。

    王振固然想要朱祁镇做一个大有作为的皇帝,就如太宗皇帝一般,北征蒙古,南灭交趾,遣郑和下西洋。

    种种作为,怎么说也是一代雄主。

    但是这里面未免没有私心。

    太监的权力是怎么来的?

    大明太监的本质就是皇权用来对抗大臣的工具之一。

    所以,如果真有一个休养生息与民休息的皇帝,对天下百姓或许是一件好事,但是对这些太监来说,决计不是一件好事。

    皇帝安分守己,垂拱而治,这些太监只能在宫中洒扫。

    真以为大家舍了这二两肉,是来宫中打扫卫生的。

    当然了,外面的大臣未必是什么好人。

    三杨之首,杨士奇看上去不错,但是儿子却是一个不成器的,锦衣卫早就有报了。在家乡胡作非为,

    也是杨家在吉安也是一霸,小事都压下来。甚至人命都有两条了。

    太皇太后未必不知道,只是正在用人之际,让杨士奇自己处置便是了。

    只是一时之政有一时之用。

    大明开国七十年,中有靖难,北征,南征之事,而今依旧九边烽火不断。与民休息,固然对士大夫有利,但是对百姓有利。

    这就是太皇太后眼光远在王振诸辈之上的原因。

    朱祁镇心中越发觉得,这世道真假之间,分割并不是那么明白的。

    只要能为之所用,真假之间,未必不能拿来用用。

    “大伴。”张轩问道:“南京王公公,你要写一封信,让他将南洋西洋之事,写个条呈,不经内阁,直到乾清宫。还有将张忠所言都告诉他,让他给个意见。”

    “是。”王振说道。

    “广西一带,可有内官?”张轩忽然问道。

    王振说道:“本来广西有镇守太监,但是仁宗皇帝登基之后,却全部罢免了,后来虽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