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估值的考虑

    第六十七章 估值的考虑 (第2/3页)

琳身上。

    张奕了然:“哦,原来如此……。

    Bowen,是这样,看了你的BP后,我也在内部开了投委会。

    高盛对易趣这个项目,很有兴趣。

    我现在正在准备TS,不过有几个细节,我想和你沟通一下。”

    “你对易趣的本轮融资,估值是1亿美元,依据是什么?

    如果我们想获得更多的股份,你能够出让的最大空间是多少?

    “关于AB股的投票权设计,你是怎么考虑的?

    如果我们希望设定一个业绩目标,作为对赌条款,你是否同意?

    我们希望在TS签署后,进行独家谈判,这期间你不能和其他机构就融资事宜进行谈判……”

    隋波想了想,觉得在电话里谈这些,感染力的效果差一些。

    这个时候,任何一个细节,也不能忽视。

    于是他笑道:“不如这样,Joe,我去你们帝都办公室,我们面谈吧。

    上次麻烦你专程跑了一趟,我还没有上门拜访过,有点失礼啊!”

    张奕笑道:“好啊,见面谈最好,那我扫榻以待。”

    隋波挂了电话,不由感慨,还是像高盛这种大型机构,谈起来轻松一点啊。

    看张奕刚才的问题……

    “1亿美元的估值,依据是什么?”

    嗯,大气!

    要是一般的小型风投机构,第一反应就是:

    什么?1亿美元?!你怎么敢估值这么高?太贵了!

    这也是他一定要在融资渠道方面,引入类似高盛、软银这样的大型机构的原因。

    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和模式是不同的。

    大型机构类似高盛这种,往往是从机构投资人那里募集资金,包括大学捐赠、银行、工会、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

    他们掌握的投资基金盘子很大,规模一般都在10亿美元以上。

    而募集的资金越多,要求的退出规模也就越大,而且大多数机构都需要在基金生命周期的前三年内把钱投出去。

    这意味着,大规模的风险投资机构要找到能够很快的将大量资金用出去的好项目,在这方面,他们承担着很大的压力。

    所以,他们对小项目兴趣不大。

    就算100万美元投资一家公司,回报率达到10倍,也不过1000万美元的投资收益。

    对于10亿美元规模的基金而言,这个数字太小了,还不够管理费用。

    也许报表里一个小数点的四舍五入,就不止1000万美元了……

    所以,他们寻找的是那些在退出时,能够达到5亿美元以上估值的公司。

    这也是他们能够满足投资人期望唯一的途径。

    正是因为如此,这类机构在投资时,宁可给出较高的估值,也希望占到较多的股权,来保障未来的收益回报。

    他们关注的项目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预期,能够达到的规模和高度。

    关注的是股权占比。

    如果他们真的认可了项目,估值反而是最不值得斟酌的。

    一句话,有钱!

    隋波的估值报价、公司的99年底上市的目标,恰好符合他们的需求。

    所以,隋波只需要用合理的依据来说服高盛,让他们认同易趣真的值这么多钱,就可以了。

    谈判中,没有什么比提前知道对方的真实需求更有利的了。

    只要针对性的,给出有诱惑力的解决方案,就可以放大他们的贪婪和冲动。

    …………

    在去往高盛帝都代表处所在的国际大厦的路上,隋波思索着,应该怎么阐述自己对易趣估值1亿美元的理由。

    说到互联网公司的估值,相比传统企业有很大的不同。

    传统企业一般采用的都是PE估值法(市盈率分析法)、PB估值法(市净率分析法)或者DCF估值法(现金流贴现估值法)。

    看看财务报表,就可以简单做出一个大致不差的估值来。

    这是因为传统企业在产品、市场、竞争等方面已经非常成熟,基本上在一定的时间内,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

    而互联网公司则因为技术新、市场发展和变化快、盈利模式弱、轻资产等特点,很难用传统企业的估值模式来做估值。

    尤其是在1998年这个时期。

    美国的互联网公司不断的创造出令人惊讶的一个个高估值,从而也逐渐形成了一种观念:

    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起飞阶段,真正重要的不是盈利,而是增长速度和市场份额。

    华尔街的一位分析家说:“在这一阶段,盈利并不能说明什么。投资者能够理解,在行业的早期增长过程中,保持高速增长和占有市场领先份额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优势。”

    因此,现阶段投资机构对于互联网公司的估值,基本上都是凭借经验和直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