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回〗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四回〗 (第1/3页)

    七郎五台山救驾,面见皇上演说自己离营以来的种种往事,听得大家伙儿连连称奇!这也真是天佑大宋,这才叫七郎能够假扮海中青杀死麻衣大仙。二帝正要加封,老贼潘洪出来阻拦,“万岁,此时您要加封杨七郎,可有人不服啊!”

    “哦?潘太师,您还有何话要说?”二帝这脸上带出来不快,任谁都能瞧出来。“呵呵,万岁,七将军英勇无匹,这个老臣我也相信。可是单人独骑闯进幽州,还杀了麻衣大仙……老臣我没别的意思啊,这可都是七将军自己一个人说的,可没人做旁证。您要是就因为这一件功劳就给七将军加官进爵,满营的将校谁人能服呢?老臣我可不是说七将军不可信,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说,这些事多少也是有些离奇,七将军当初在天牢学会了北国话是不假,可是也没有这么利落哇!为何他自己一个人进麻岳山,麻衣大仙就愣没瞧出来他是冒牌儿的哪?这件事说出来有人能信,可您也得许可别人不信的,只要是有不信的,军营里就有人不服,有人不服,令公……”潘仁美心说既然夺了我的帅印,我还就是得说道说道,你不是罚他回家孝母去吗?这事可没这么便宜!“令公,大帅!您本来是令七将军回京奉母,可是七将军虽然说独闯幽州,刺杀敌将,又说是刺死了敌国的国师麻衣,嗯,就权且算是真事吧,这也是将功折罪罢了,您觉得还能封官吗?”令公早就想替七郎辞去加封,潘洪这么说也有一番道理,这么就加封七郎,实在是于理无据,“哎呀,太师,还是您说得对,杨希身为先锋官,有罪在先!虽说独闯幽州刺杀了敌国的国师,可是空口无凭,不足为据!万岁,臣也以为,此番杨希回营,不过将功抵过,不必再回京奉母,不加罪罚已是皇恩浩荡!”皇上一听,既然令公你也这么说,太师所言也有道理。我要加封,可不是为了真的提拔杨家,而是叫七郎能够留在军中,后边打幽州还得靠他呢!“好吧,既然令公与太师所见一般无二,七将军功勋也不能就此不论,暂且记下,留待日后有了实证,再论功行赏不迟。可是今夜,龙泉池边七将军与五将军奋勇救驾一事,不但我在,德芳也在,后来的侍臣皆亲眼所见……这可不能不论,否则日后谁人还肯为我大宋国家出力啊?五将军、七将军,还不跪倒听封!”二帝这话一说,潘洪可就没词儿了,还没反应过来,五郎和七郎已然跪倒在地。“五将军延德,力驱神龙,令神龙服威,今特加‘降龙大将军’之号。七将军延嗣,奋勇救主,力战神龙,今特加‘战龙大将军’之号。”赏赐黄金白银,这就不必细说了。二帝心说我只是加封虚号,不进爵位,不授实职,你潘太师没说的了吧?君臣说说笑笑,一一拜别安寝。

    杨家父子难得团圆,哥儿几个拉着七郎一起到父帅的内帐之中欢聚,撺掇着七郎再把一个人闯幽州这些事给说说。七郎怕令公这个人脾气倔,什么事都要秉公办,也就不敢实说,略去凤凰岭这一节,只说自己是在半路上巧遇的海中青和土金虾,后边的事基本都说实话了,连海蟾子刘昭元救自己一命也照实禀明了父帅。杨令公听着是感慨万千,一边听一边是喜怒无常。听到七郎起狠心杀死老仙长,令公本来也是暗中怪罪七郎不该将事情做绝,可是听说这么些年老道长竟然钻研出了一座五虎擒羊阵,专门儿是对付自己膝下八虎金枪的阵法,不由得也是连连后怕!一直到最后听到下山险些遭擒,幸亏有海蟾子刘真人相助,这才逃生回到自己眼前,由不得也替孩子揪心。抬眼看看老七,脸上还带着伤,差一点儿父子就不能相见了,自己还能怨他什么?“嗨……”叹口气,“延嗣哪,也真是难为你啦,要说你这一趟闯幽州,可是一件奇功,你杀老仙长也是为了爹爹我和你的几家兄长哇……孩子你可是太难啦!”素日令公都是板着脸说话,今日能说这么几句暖心的,七郎反倒受不了啦,跪倒在地放声大哭。几家兄长反倒是乐了,拍打着七郎,将七郎扶起来,给斟上好酒,让七郎解解馋。

    一夜无书,到了次日天明,雨住天晴。这一天正是五台山六月会之期,百姓登山全都给拦在山门以外了,先得紧着帝王降香以后才能够放香客进山。菩萨顶文殊菩萨真容院早已准备停当,满山上下五百山僧全都各执法器,在山门两侧的登山道上列开阵势,等到二帝开始在广慧大师的陪同下登山降香,大家伙儿吹法螺的吹法螺,全山鼓乐齐鸣。这台阶要走一百零八级,好家伙,真要是二帝走完了,得累得够呛!等登上了台阶,穿过牌楼,被方丈广慧引着进了寺院,一瞧,嗬!这座古寺,还真够气派的,进了山门,过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层层登高,越进越敞亮,大雄宝殿之后是滴水文殊殿。皇上和八王按照知客僧的指引带头上香拜佛,每一回香烛献上,都有侍臣帮着高喊,赐僧衣等,群僧山呼万岁谢恩。

    香烛上过,五百山僧齐聚广场诵经,二帝落座在中央。广慧大师捧出来寺内的宝藏经卷,由五台山僧依次头顶相传,绕场一周,才传到当间儿二帝的宝座。智聪就在一旁候着,双手接过来经书,传到二帝面前,摆在桌案之上,请二帝亲自掀开经书首页,这就算是为晒经仪式开启首卷啦,有点儿像今天的剪彩一般。随后众僧退到外圈儿,一队僧人头戴面具进场,绕着皇上和八王跳起金刚舞,后边又一队是二十八宿,围着场子转圈儿起舞,为二帝驱邪祈福。法会完毕,老和尚起身搀扶二帝到寺院的后院方丈院里用斋饭。

    要是依着二帝自己的意思,就在菩萨顶灵鹫峰上用饭歇息也就是了。可是八王知道,六月六这一天是大法会的日子,山下来了多少百姓来拜山烧香的哇?我们叔侄在此,山门就不可能打开放老百姓进山,那能不挨骂吗?八王就跟皇上说了,叔皇,待会儿山下百姓们还盼着能跟在您后边上香哪,这样才叫真的与民同乐哪!咱们不能再留在菩萨顶了,咱们得换个山头儿待着,找个没有香会的山头儿,护驾的大军驻扎在山脚下一合围,咱们到那儿踏踏实实地用斋饭,岂不更好?二帝一听,皇侄所言有理!跟老方丈一说,广慧算是一块大石头落地啦,就盼着圣驾早日离开文殊真容院呢,不这样的话,山下这么多的人,这要是逼着香客拥挤上山,我的五百僧兵也拦不住哇!今天又是法会日子,还能准许你皇上的御林军在山下随意地斩杀违抗禁令的信众吗?老和尚赶紧吩咐山僧列队相送,二帝在灵鹫峰顶就瞧见了,“哎,广慧大师,那边那座山峰比我们所在的菩萨顶还要高出不少,那儿是何处?”广慧大师顺着二帝手指方向一看,“哦,万岁,那里就是五台山的东台,名唤望海峰。”“嗯,朕我看那座山峰上树林茂密,楼阁稀少,可有香客要登峰上香的?”“万岁,望海峰上并无寺院,只有一塔名曰笠子塔,一坡名曰枣林坡,一窟乃是罗延窟,一楼……名唤望海楼。峰上清幽无人,香客是不会上去的。”“哦?何故名为望海楼、望海峰?”“皆因为此峰地势颇高,每日清晨登至峰顶,可以望见东边日出于云海之中,亦如望见东海日出,所以乡民传出此名儿来,以讹传讹,都说此峰高耸,能够望见大海。”“那好,登东台可望全山景色,这不正好吗?有劳方丈费心,如此我君臣就登上此峰歇息用饭吧。”“老衲遵旨。”

    广慧去安顿一切,君臣由智聪长老引路,顺着山道登上东台,来到峰顶,有一座高楼:七层八角,重檐广阁,厅阔堂深,匾额上题写的是“百灵楼”,民间俗称才是望海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