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有人入城有人出城

    第十章 有人入城有人出城 (第2/3页)

 少爷莫怪,非是老身不知趣。委实是平时送客到洛阳城,俱是立刻返回的,路途遥远,拖的久了家中挂念。

    年轻人莞尔一笑,点头表示理解。

    早有客栈小二侍立左右,客栈的小二天天接触天南海北的过往客人,早就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的眼睛。

    门口站立的年轻人虽然穿着朴素,但一身气度不凡,顾盼之间,精气神十足,又出行马车接送,背着竹箱,一看就是远游的读书人。

    洛阳城是大城,说不得要在此流连忘返几天,服侍好了少不得要在客栈多食宿几日。念及此,脸上的笑容更加真诚了几分。

    “公子里边请,我们店有上好的厢房,烫好的女儿红时刻备着,招牌菜更是一绝。就等您进内享用!”

    小二一边伸手招呼入内,一边招来小厮牵走马车。喂上好的马料,小二不忘提醒。

    醉香楼,坐落在洛阳城内东城,木质三层结构,门口摆放了两口大狮子,虎虎生威。一楼店内装饰的古香古色,摆放了三十几张桌椅,一楼柜台后写了一个大大的酒字,好像生怕别人不知他家卖酒似的。二楼隔离出了几十间雅间,为追求奢靡的客人留出了消费之地。无论是会友,议事俱是绝佳之选。三楼向外足足延伸一米有余,大大小小设立了几十间厢房,又分个三六九等。

    年轻人入城以来,已对城内情况有所了解,观醉香楼之规模,怕不是在洛阳城也是声名在外。一个字“大”整体概括醉香楼,实在是最合适不过了。每逢初一十五,更是有说书的先生,高坐案上,讲那神仙志事,庙堂之事,志怪传说。总之五花八门,全凭一张嘴娓娓道来,讲之绝妙处,满堂喝彩。也算店家为了招揽生意的另辟新径了,但效果出奇的好。实在是娱乐活动实在过于匮乏,人们闲暇之余多了一个嬉笑怒骂的好去处。

    入的内来,人声鼎沸,吵吵闹闹,满堂喝彩。原来今日正是十五,年轻人不禁有些唏嘘,不知不觉出门已经月余。已经腊月十五了,过了年就十五岁了。

    在小二的指引下,在一张桌子坐下,在柜台的边上,看说书先生说书,视野倒是极佳。年轻人回过神来,只见马夫爷爷满脸尴尬看着自己。

    原来小二已在询问吃甚酒菜。马夫不敢擅自做主,又不敢再次催促,少爷已经待我不薄,万万不能打搅他的沉思了。这是马夫这一刻最朴实的想法。

    拿过菜牌,点了一道板栗炖鸡和一道东坡肘子,外加一份乌鸡汤和一份青菜,女儿红半斤要烫好的。

    不一会店小二手脚麻利的把三菜一汤和烫好的半斤女儿红一并端上了桌子。热气腾腾的,特别是板栗炖鸡特意加了韩青帝爱吃的小米辣,色香味俱全,不由让人食欲大振,年轻人特意让小二加了两份大米饭,和马夫大快朵颐起来。

    韩青帝主动端起酒壶给马夫李爷爷倒了一杯,马夫手忙脚乱的接过酒杯,直呼使不得少爷。让您破费,折煞老朽了。

    年轻人平时不常饮酒,多的是冬日读书时天气寒冷烫一壶家乡自产的杜康酒,喝二两暖暖身子,然后捧起书本继续读书。

    女儿红倒是第一次喝,给马夫倒了一杯之后,拿起酒杯给自己倒了一杯。倒入杯中,热雾腾腾,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拿酒杯的手暖暖的。

    女儿红虽是第一次喝,但书本上韩青帝不止一次读过。实在是女儿红的典故多如牛毛,以其中一则典故最是暖人心。

    以前如果有人家生了女儿,女孩的父亲会自己酿一壶酒用泥巴封紧瓶口埋入桃树的根下,拿来红纸毛笔,写下女儿红三字贴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一坛;直到女儿长大成人,待到走出闺阁穿上大红衣裳嫁人那一天,从地下挖出埋了多年的珍藏,招待宾朋,所以女儿红又名桃花醉、父无忧。包含了一个父亲盼望女儿一切安好,生活甜甜蜜蜜幸福美满的期望。至于后来如何走入千家万户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