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负荆请罪

    第18章负荆请罪 (第2/3页)

没有贪污?你没有买官?你找大理寺说理去,我只负责弹劾。这么多年,吴令珪总结出一条经验,御史就是皇上养的一条狗。有没有证据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弹劾。那个官大弹劾那个,扳倒了弹劾的人,你的圣眷就比别人多一分,升官指日可待。

    接到密信,吴令珪炮制出五封密折,连夜送往各处。往常关闭的坊门不经意之间悄悄打开,一道道消息在长安城中传递。

    李隆基早已醒来。

    翻看着昨日送来的折子,大多是弹劾丞相陈嘉崇和陈嘉佑兄弟的奏折。看了几封,李隆基才明白事情的经过不由哑然失笑。

    我父是丞相。

    这个陈嘉崇家的三公子是不是脑子有问题了?就算是皇子,在闹市之中大喊一声,我父是皇帝。别人还以为他是傻子。更何况一个丞相的公子了。

    恐怕现在长安城各坊内,这句话已经流传开了。

    这些弹劾的事情究竟是不是真的?

    阿谀奉承,欺上瞒下,贪污腐化,抢占良田…

    如果这些都是事实的话,还真不知道如何处置这位丞相。自古刑不上大夫,可是这一桩桩一件件血淋淋的弹劾,杀头不过是最轻的处置。

    陈嘉佑,好大的胆子。竟敢抗旨不遵,竟然还把高力士绑了,简直是无法无天反了天了。

    李隆基按下关于陈氏兄弟的奏折,看了几封边境方面的奏报,大唐的疆域太大了,即便边境发生什么事情,传到朝廷已经几个月后了。武后执政时期有个笑话,突厥人入境边关少杀掳夺,传到京城。武后大怒,正要派遣兵马回击,没想到还没出发,边境又传来捷报,突厥人被打败了,俘虏正押往京城。

    看了看身边的太监,李隆基知道早朝的时间到了,群臣此刻正在陆续进宫。

    李隆基在高延福宣唱“皇上驾到”的时候,坐在了含元殿最中央的龙椅上。众臣早已跪伏在地,高呼万岁。举目看时,石阶下密密麻麻站满了人。

    今日上朝的人可真的多啊!殿里、殿外站满了人。

    “众卿家平身吧”

    李隆基做了十年皇帝,威严日盛。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高延福目无表情的唱出。任谁都看出,今日定是风雨欲来,单看殿中站满了人,说啥事都没有谁信?

    “臣,陈嘉崇,尚书省右仆射,有事启奏。”

    陈嘉崇率先站出来,站在中央的位置。

    尚书省以尚书令为尊,唐朝的尚书令只有一位,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有一桩趣事:太宗时期,房玄龄被太宗任命为尚书令。房玄龄坚辞不授。皇帝做过的官,臣子怎么可以担任?在此之后,尚书令一职形同虚设,尚书省以左仆射为尊,李隆基继位之后空悬左仆射,以右仆射为尚书省最高长官。

    众臣默然。

    李隆基略有些意外,原以为今日御史台会率先发难弹劾,没想到第一个出来的竟然是陈嘉崇。

    演苦肉计么?

    “臣子陈树雄,昨日于闹市之中恣意张狂,形骸放浪,臣管教不严,昨晚重责犬子四十鞭笞,臣命其披荆跪在宫外候着,陛下可随时召见。臣自入朝为官以来,时刻战战兢兢,以国事为己任,今年老昏庸,对犬子失于管教,还请陛下容许臣子致仕。”

    本来准备弹劾陈嘉崇的侍御史闻言心中一颤,差点把早已准备好的弹劾奏章掉落出来。先是负荆请罪,后又抢先出手,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

    殿上文武大臣似乎同时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张说原地不动,如同入定的老僧。

    老臣源乾曜心里门清,这是表演苦肉计。不过眼下的局势,不是一场苦肉计可以解决的。

    侍御史李林甫早已准备好奏折,弹劾陈嘉崇十大罪状。只是陈嘉崇避重就轻所谓“恣意张狂,形骸放浪云云”,将昨日闹市之中“我父是丞相”一语带过,好高明的一招。

    既然决定弹劾,御史台是做了准备的。只是事情有点出乎意料,只能静观其变。

    殿中众人静默,都在等。

    等皇帝发话,看皇上的态度。

    “宣丞相公子觐见”。

    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