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不是第一,是唯一

    000 不是第一,是唯一 (第2/3页)

(嶷

    ì)、马忠要斩。

    获止曰:“诸葛亮放吾五次,今番若杀彼将,是不义也。且囚在洞中,待擒住诸葛亮,杀之未迟。”

    夫人从其言,笑饮作乐。

    祝融夫人恩怨分明,武艺超群,加上绝色的容貌,在三国美女榜上应有一席,被三国迷称之为:刺美人

    可是,再番交战,祝融夫人在两军阵前被赵云活捉。

    后来,在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之后,随孟获投降蜀汉。

    除此,《三国演义》里再没有这样一个战场上出现的女人了。

    读一遍《三国演义》,使你感到,那是男人的天下,只有男人在做事情——这怎么可能呢?

    有人类以来,从来都是男人的背后是女人(不管男人成功与否,背后不藏着一个女人,不是变态,就得去犯罪,那是一定的)。所以,三国的各路英雄,哪一个都有一个、或者N个女人。

    存下这个小心思,就注意在《三国演义》、《三国志》以及凡是三国的志、记,地方志,以至于传说、戏曲,乃至墓志铭和网上,广泛搜集,专门整理三国女人的迹事,历经三年有余,断断续续地写出来这么一本书,共亲们玩味、品鉴。

    有没有个主题?

    有。

    甩个大力丸:

    为三国时期,被战争和男权思想淹没的女人、以及女人在这段历史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名。

    “作用”,向来有正面,有负面甚至有反面的,笔者不做历史、道德的评判。就是这个样子,随便你怎么评判,那是你的事情。

    总之,三国时期有女人,女人是推动三国进程的一只手。

    ——这么说,不算装P吧?

    子曰:莫装P,装P挨雷劈。

    可是,这么一部东西算什么?

    政论,肯定不是;

    史记?也不是。

    史记大多是不虚构的。罗贯中写的“祝融夫人”,本身就是个虚构的人物,我把它引来,都成为虚构的二次方了,怎么可以叫“史记”呢?

    况且,在行文的过程中,还可能有其他的虚构(太写实了堵得慌,也缺少色彩)。

    你以为史学家不虚构?陈寿不虚构?那,有一些三国间的秘密,到死都不视人的,他怎么知道?司马迁不虚构,《鸿门宴》中樊哙把眼睛瞪到什么程度,他都知道,像看见了一样。他也没参加鸿门宴,他不是虚构,是怎么知道的?

    都有虚构,洒家也概莫能外。

    那么,“虚构”是小说的特质,难道我写的是小说?

    就算小说吧。

    关于什么是“小说”,从民国时期起,就争论不休。鲁迅先生对此写过文章。

    洒家以为,凡不是政论、史记,有人物故事、不作韵律的文章,就可以称之为“小说”。

    小说嘛,不是大说,不用吟哦,茶余饭后,随便扯扯几把蛋的,都可以一总归为“小说”之列(不与任何人就此说进行辩论,以洒家之说为定论)。

    ——这样说来之后,轻松了许多(你是好人;你是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