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清军围剿

    第四章清军围剿 (第2/3页)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制定了全国卫所军队武器配备比例,“凡军一百户,铳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明初军队火铳配备率达到10%。

    “宝源局”制造的铜铳

    现今发现的最早的明朝火铳,是明太祖洪武五年由“宝源局”制造的一把铜铳。身长44.2厘米,口径2.2厘米,分量2斤12两。火铳最早出元朝,比西方早数十年,火铳在明朝运用得最普遍。

    戚继光军中最常用的火器——虎蹲炮

    永乐年间,大明王朝组建了"神机营",这种独立炮兵建制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首屈一指。神机营是中国明朝永乐创立的京军三大营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火器部队, 神机营初期人员及装备编制:步兵3600人;马队1000人;炮兵400人;合计官兵5000人。装备火器:轰隆炮3600杆;合用药9000斤;重八钱铅子90万个;大连珠箭200杆;合用药675斤;手把口400杆;盏口将军160位。

    明朝火器——大将军炮

    第二类是安装在架座上发射的口径和形体都很大的火炮。早在元朝时期,军队中就已装备了发射口径为20毫米以上铁弹丸的金属火铳,从而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火炮。

    明朝丘撰《大学衍义补》中记载:“今之制,用铜或铁为具,如筒状,中实以药,而以石子塞其口,旁通一线,用火发之”,“亦谓之,又谓之铳”。

    多数筒内装填石、铅、铁等物,俗称"实心弹",少数则装填爆炸性的球丸,优点是炮管长,管壁厚,口径大,射程一般在数百步至二三里距离。嘉靖年间,戚继光镇守北疆蓟镇创立车骑营:车营编官兵3100余名,佛朗机炮256门,大将军8门;每车营有战车128辆,每辆战车配有佛郎机2门、鸟铳4杆、火箭手4人,平均每12名兵士装备一门火炮,临战之时火枪轮替射击能够整天不停;骑营编官兵约2700名,装备有60门虎蹲炮。主要用于守寨和攻城,也用于野战、水战和海战。显然,明朝火炮之所以发达,是大规模的使用和大规模的从西方引进的技术,一直源源不断。

    明朝时期的各种火炮

    第三类明代的爆炸性“**”已经相当发达。根据大量的史实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和使用“**”的国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