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庚子事变(三)

    第十二章庚子事变(三) (第2/2页)

来它们在洋人的枪炮面前也没顶事儿,三来也影响义和团的正面形象,所以在建国以来林林总总的研究著述中,这种在实际的义和团中无所不在的神术竟然被避讳掉了。

    或者一笔带过,甚至干脆一句不提,史学

    “为贤者隐”的传统功能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义和团的

    “刀枪不入”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是中国古已有之的

    “民间法术”,在明清镇压造反者的官方档案里,不时地可以看到其踪影,但是义和团的确将之

    “发扬光大”了。历史的原状是不可能再现的,但是好在事情过去了才一百多年,当时的资料还在,当事人的许多回忆也留了下来。

    现在探讨起这个问题来,还不算难,分析起来,当时义和团的

    “刀枪不入”其实至少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是硬气功的表演效应。中国武术中的确有号称

    “铁布衫”的功夫(如兼习童子功,又称金钟罩或者金钟扣),这种功夫练起来非常繁难,每日要经过无数次的跌打磨搓,比如从杠上向沙坑里摔,用杠子和铁锤遍身捶打,还要经过特殊的药水浸泡,配合以运气吐纳,连晚上睡觉都要睡在坚硬的木板床上,什么东西都不能垫。

    如果坚持练上三到五年,功夫才可小成。据武术界的人士说,练成这样的功夫,只要有了准备,一般的冷兵器是可以抗一下的,但是火枪(即便是鸟铳)还是难以抵挡。

    义和团起于直鲁地区,那里是传统的习武之乡,义和团的大师兄二师兄们有几个功夫高的实为应有之义,比如著名的拳首心诚和尚就是有史可查的

    “浑身气工(功)”的武林好手。受西太后派遣前去查看义和团

    “刀枪不入”真伪的刚毅和赵舒翘,曾被一位大师兄蒙了,估计他也有那么两下子。

    至于为什么鸟铳打不透他的肚皮,也可能是在**上做了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