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国民革命军(一)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三十四章国民革命军(一) (第1/2页)

    中国同盟会本部由日本东京迁至上海;南京临时**成立后,再迁南京。

    南方同盟会开始卜占成孙文的三民主义,对孙提出的平均土地更有人反对,章炳麟等与黎元洪组建共和党,到1912年中国同盟会已经四分五裂了,南京临时**的九个成员中只有三个是中国同盟会的成员。1911年后同盟会分裂,1912年8月7日,在宋教仁的组织下,中国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

    国民共进会和共和实进会联合在北京成立国民党,孙中山为理事长,宋教仁为代理事长。黄兴、宋教仁、陈天华、孙中山、章太炎、胡汉民、汪精卫、陶成章、章炳麟、蔡元培、秋瑾蒋介石给推上了国民**的政治舞台。

    1921年(辛酉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

    1924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和“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简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选址于广州黄埔。关于校长人选,最初决定为程潜,而以蒋介石、李济深为副校长。但是蒋介石不愿在程潜之下,跑到上海消极对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