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救兵

    第三百零六章:救兵 (第2/3页)

句话就像是一头嘶啸的老马,就像是铜盆与地面砂砾摩擦的声音。

    青澜默默起身,转身刚迈出去了一步又不忍心的收了回来,这个时候,她更想陪在他的身边。

    “王爷,我们走吧!”

    晁王已经掌权,留在京城对宁致远来说就是在刀口上过日子,等得时局稳定下来,这把刀就要落下来了。

    “走?”宁致远讥讽挑眉,这是他的家,哪有有家却要出走的道理。“若要走你就走吧,我不留你!”

    “青澜一死不足惜,可王爷不同,王爷还有伟大的抱负!”

    “我没有抱负,什么都没有,活着与死去对我而言已经没有区别,等我为她办完了丧事,死就死了!”

    青澜哑口无言,一个男人连自己二十年的抱负与目标都可以放弃,连他最珍惜的性命都可以不顾,她能用什么劝说他离开?

    可不离开就是死!她打心底不想看到他死,可他下定决心的事情,她能改变么?

    ………………

    皇上遇害的消息就如插上了翅膀,开始在大贺这片土地上传播,这一夜叛逆的行径在有心人的描述下变得成了十恶不赦,支持沈客的百姓渐渐的少了,愤怒而失去理智的百姓开始多了。

    虽沈客已经销声匿迹,但在一些州郡,各家各户都已经签下了保证书,只要有沈客的消息绝对会第一时间报告给官府,在各州郡卫所的兵力倾巢出动下,沈客已经成了人人喊打的老鼠。

    在大多人对沈客的所作所为痛恨不已的时候,有一支带着坚定信仰而来的队伍正在慢慢靠近京城,在得到皇上遇害消息的那一日,领头的宋将军离开了队伍,径自去往了江南。

    他在滨州与思郡王促膝长谈,在舒州与镇国将军宁昌安喝了一盏茶,在沧州与辅国将军宁瑜喝了一壶酒,然后他策马扬鞭来到了齐州,见到了正在念经礼佛的熹王。

    雁留湖畔他不相信沈客会叛变,现在也不会相信沈客会弑君,京城的护卫再差,也不是沈客那精疲力尽的千人可以轻而易举闯入的,这件事他觉得很蹊跷,虽然他找不出任何疑点,他能够凭借着对沈客的信任千里迢迢来到齐州,有些事情已经不需要证据。

    得到皇上遇害的消息后希望就在这座佛堂里念经悼念,齐州卫所的兵力在此次举国出动缉拿沈客的情况下并没有出动。

    熹王与宋将军的关系不错,虽说多年未见,但一直也有书信来往,这点皇上一直清楚。

    见到宋将军,熹王已经猜到了他此次擅自离开边关的目的,关于沈客,他也想弄明白一些事情。

    他念佛多年,身在红尘心已超脱,看的事情的角度已经不是利益得失,而是善恶对错,这件事,无疑是皇上有错在先,在去年进京朝拜的时候,他与沈客在皇上面前见过几面,在皇上背后也见过几面,对沈客这个人,熹王无法判定他的好坏。

    “沈客十二岁参军,当时因为年纪太小,军队不收,后来他用板车拉来了五个草原探子的尸体,我们才收了他,他从小卒做起,是我看着一步步升上来的,从戎五年,他杀的人没有上万也有九千,大贺与草原常年开战,泾城的士气一直很低迷,新入伍的又多是莽夫,沈客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很好,骑术过人,剑法箭术也是十分不错,难得的是他有脑子,军方已经好久没有出现这样十项全能的人才了,沈客不单单是安国公之子,他也是我们泾城的一员,若非有他身先士卒挡在草原人面前,大贺已经被草原撕开了一道口子,我相信他的忠诚。”

    “别人无法相信,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沈客不报父母之仇是为不孝,报了父母之仇是为不忠,我见他第一面就觉得他煞气过重,抵御外敌是为国家尽力,报父母仇是对父母尽孝,没人能说他错了,但死的人太多了。”

    “人固有一死,这些年死的人还少吗?熹王敬重性命,沈客的性命就不是性命?难道熹王就没想过,这里面有人在陷害沈客,沈客要叛有很多机会,他会愚蠢的选择对他最不利的一次?那夜京城上空烟花璀璨,城中一片火海,沈客身边不过千人,他如何能做到这些,更别说杀入皇宫,若真是他做的,现在沈客在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