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火炮

    第十九章 火炮 (第3/3页)

后,浙江嘉兴县丞龚振麟痛感中国泥模整体铸造法的不切实用和烦琐,而立志改革,后来在1841年发明了铁模铸炮法,而这个方法比欧洲还要早三十年。

    毕竟泥范只能使用一次,每次铸炮都需要重做,而铁模可多次使用,不用清洗炮膛,消除了泥模铸炮多蜂窝易炸膛的缺陷,缩短了铸炮周期,时人称其为:“至去冬以来,浙江铸炮,益工益巧,光滑灵动,不下西洋。”

    宁渝想到的也是这个法子,道:“父亲,前些日子里,我从一本前朝的杂书上看到,铸炮或可使用铁模,便可多次使用,也不会因为泥范外干内湿而导致炮身出现孔洞,自然也不会炸膛了。”

    宁忠源有些半信半疑,道:“你说的这个法子,真的可行?”

    宁渝笑道:“无论行与不行,咱们都可以试上一试。父亲你可以先联系隔壁州府,我可以先试验这新的铸炮法,二者若是其一可行,也便是成了。”

    宁忠源此时却来了信心,道:“或许这前朝的火炮技术大多流失,以致于此法没有流传下来。这大清朝所掌握的火炮技术,也并不比前明强到哪去,这一百多年来的铸炮,不过都是在红衣大炮的基础上改进而已。”

    这话宁渝倒是深以为然,其他时代和国家的造炮技术都是在不断上升的,唯有这大清朝,却是一年不如一年。

    再过八十年以后,嘉庆四年时清廷打算将前朝的一百六十门老古董——“神枢炮”翻新一下,重新拉到战场上去,还没有开始动工,就先定下了一个很威风的名字——“得胜炮”,可是改进过后才发现,新的得胜炮的射程还不如老古董神枢炮。

    满清糟糕的铸炮手艺在后来的战争里吃尽了亏,一鸦战争前,关天培为了改善虎门炮台的防御态势,新造大炮四十门,经过试射后,四十门变成了三十门,因为其他十门都炸膛了,其中一门炸膛大炮的炮身孔洞,能“贮水四碗”。

    后来清军的失败也就可想而知了,先不说这中间有什么猫腻,单纯从铸炮技术来说,唯独满清造炮技术是在缓慢下降的。